校园心理情景剧的主要特点
校园心理情景剧的舞台就是一个微社会,青少年学生在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通过夸张的表演、心灵的独白,让演员和观众在笑声和泪水中受到无形的启迪,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认知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整合,同学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更多地学习他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掌握更多的应对困难的方法和策略,这些都是在个体辅导中所难以达到的。因此,校园心理情景剧比其他的心理教育形式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和深入化。
(一)教育对象广泛
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校园心理情景剧的辅导对象不仅包括参与表演的学生,也包括现场观看的学生,因而就其辅导范围而言,校园心理情景剧的辅导对象更广泛,有更多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替代性经验,联系自身经历获得感受领悟,从而掌握问题解决的办法与策略,通过分享成长体验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育内容生活化
校园心理情景剧的素材通常来源于校园现实生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反映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自信、人际交往、情感困惑、学习障碍等,因此它们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教育过程充满互动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校园心理情景剧的一个重要亮点在于互动性强,它不是直接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给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而是在心理剧的创作、编排、表演和分享过程中,让每个参与者主动地将自己的内心与心理剧建立起某种联系,引发其行为或情绪上的反应,促进其行为朝积极的方面发生转变。在整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只是在起指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他们主动参与剧本的编写、舞台效果的设计和角色的演出,可以说校园心理情景剧编排演出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四)教育功能突出预防
在校园心理情景剧中,一个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被完整地展示给观众。虽然它可以帮助那些正在经历这种心理困惑的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以剧为镜让那些还没有产生心理障碍的表演者和观众发现自己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细节,预防同样的心理问题在自己身上出现。也就是说,它更侧重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重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