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力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它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认识及了解注意力非常重要。打个比方说,学习就如同射击打靶,那个靶心就是孩子要学习的内容,你要打到靶心上,就必须要瞄准。这个瞄准的过程就是注意,没有注意即没有瞄准,也就不知道将打到什么地方。如果说射击打靶,有歪打正着的可能,那么在学习上则绝无可能。
(一)注意力的分类及品质
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
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指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那么注意有没有优劣之分呢?优劣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性和注意转移性等注意品质(或称注意的特征)上。
注意稳定性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当青少年学生在听课时大部分时间处在“溜号”状态或者偶尔会出现“溜号”状态。在心理辅导时,教师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注意时间上的特点。
注意分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注意转移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个体面临的任务发生变化时,需要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例如,学生们能够一边看书,一边记录书中的精彩语言;你能够一边炒菜,一边听新闻。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在注意的目标不熟悉或太复杂,则常难以同时注意几个目标。例如,在高难度的考试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家人在考场外而分心。
(二)注意力缺乏的不良影响
第一是容易分心: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常有始无终。
第二是学习困难: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第三是活动过多: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手脚不停或不断插嘴、干扰大人的活动,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不听劝阻。
第四是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行为不顾忌后果。
第五是自控力差: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家长的指示,做事毫无章法,随随便便,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地合作,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三)注意力的发展
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及注意品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引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是直观性、形象性和相应环境等外部原因,为此在辅导学生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多运用心理小游戏、活动道具等。
到了小学高年级,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成熟及教学任务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表现为他们逐步能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社会义务,懂得了自觉、主动地学习。到了中学,有意注意在学习中跃居主导地位,表现为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专心致志地完成学习任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不断增强,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也在逐渐提高。
小学生由于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其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鲜、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到了中学,随着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自控能力的提高,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训练,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小学生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及思考问题能力都较差,很难边听、边写、边思考,故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很低。到了中学,学生的书写能力不仅达到了自动化程度,而且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能够同时在几种活动上投入与调配注意,表现出灵活的注意分配能力。
学生注意转移快慢的标志是速度。速度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快。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慢于小学高年级的,中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高于小学生,中学高年级的又高于中学低年级的。另一方面,它还受原有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的影响。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新事物或新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注意就越困难。在互联网时代里,媒介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传播模式正在被颠覆。
(四)注意力的测试
可以按照以下的判断标准给学生评估一下,看看注意力水平如何?下列测题,符合情况的让学生在括号内划“√”,反之划“×”。
1.上课听讲时,常常走神,心不在焉。( )
2.星期天忙这忙那,什么都想干,忙碌度过一天。( )
3.想干的事情好多,却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做其中一件,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做好。( )
4.做语文作业时,就急着想做数学作业,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作业做完。( )
6.总觉得上课时间过得太慢。( )
7.做作业时,常走神,想起作业以外的事情。( )
8.始终忘记不了前几天被老师批评的情景。( )
9.在看书学习时,很在意周围的声音,对周围的声音听得特别清楚。( )
10.读书静不下心来,不能持续30分钟以上。( )
11.一件事干得太久,就会很不耐烦,急切地希望快点结束。( )
12.对刚看完的漫画书会重新看好几遍。( )
13.在等同学时,觉得时间长得特别难熬。( )
14.和朋友聊天时,有时会无缘无故地说其他无关的事。( )
15.学校集会时间稍长一点,就会不耐烦,哈欠连天,也不知道主持人说什么。( )
记分方式:“√”记0分,“×”记1分。总分为15分。得分越高,注意力越强。如果得分在12分以上,说明学生具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无论他(她)干什么事,他(她)都能排除外界干扰,整个身心都能沉浸其中。他(她)除了学习成绩比较好,在其他方面也容易取得佳绩。
(五)注意力不稳定的原因
1.生理原因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因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2.病理原因
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的治疗才能改善。
3.环境原因
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孩子的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4.教育方式
也可以从学生家庭找原因:
是否太宠爱孩子,使孩子缺少行为规范?
是否为孩子买了过多的玩具或书籍?
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令幼儿不能适应?
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
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例如学习程度跟不上老师、家长的要求,孩子注意力不好时大人给予强化等。
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例如过多的批评、数落。
5.心理原因
为了引起他人注意,得到关注,或者为了逃避父母给予的过重的负担,便下意识地通过一些行为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