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二、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是瓜与藤的问题,在这个链条中,我们可能要追述个体成长的一切相关的信息。一个人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个人某些品质一定和你父母有某种相关性,恨也是。

(一)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孩子

在教育过程中要用科学的、理性的、孩子乐于接受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以及家长孩子间的悄悄话等形式进行。多看孩子的优点,欣赏其闪光点。事实上夸大孩子的正面性就等于缩小孩子的负面性,也就等于让孩子的心灵永远沐浴在阳光下。不要随便打骂孩子,伤孩子的自尊心。用拳头解决问题只能适得其反。

(二)学会换位思考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了解孩子为什么“烦”,并能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家长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处处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行动重于说教,不能教育孩子要“心胸开阔、心地坦荡”,自己遇事却心胸狭窄、嫉世妒人。因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父母,学习父母。

(三)要尊重和理解孩子

尊重和理解是正确教育孩子的前提,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感情世界。孩子的每一个情绪的反应,都有他这个年龄段充分的理由。这些理由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是小题大做,十分夸张。但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真切的情感体验。家长只有站在尊重和理解的角度,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四)要鼓励孩子表达和宣泄

既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又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都要用心倾听他所说的话,这样,既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给孩子发泄的机会,因为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可能后患无穷。

(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父母要主动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当然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我们生活态度积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为之不懈努力,遇事能正确对待,及时化解问题,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教孩子学会克制

要让孩子懂得在合理宣泄的同时,也要懂得克制自己。如果孩子缺少这一认识,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孩子在遭受失败而痛不欲生时,父母一定要给予安慰,表示同情。但还要让他懂得:在哪儿跌倒,就要在哪儿爬起。如果从此自暴自弃拒绝努力,将是十分愚蠢的。要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原则:人不能让消极的情绪驱使,而去伤害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