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健全家校联系途径和探索有效的联系模式是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因为家长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学校还应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要达到上述目的,单凭目前的教师家访是不够的,我们要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模式。目前的研究认为最有效的模式应该是把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三个层次的家校联系模式结合起来,具体如下:

(一)常规性家校联系模式

1.家长会

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但是,这种途径因为时间有限,家校双方只能肤浅地了解一些表面的情况。

2.家访

一般情况下,学校应将普访、随访和定期访问相结合。家访能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依赖心理。

3.家长来访

家长主动来访能够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适当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常规性联系的确能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也容易掌握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改变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但对教师而言,学生面广,工作费时,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单靠这条途径很难达到目的,为此,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途径必须拓宽、加深。

(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

事实上,应该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帮助家长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改进与子女沟通的方法、确立合理的教养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等。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力量,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一句话,家庭与学校的协同一致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目前,在学校指导下,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学校为基地,着眼于学生在校的表现,沟通家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协同辅导的模式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设立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的家长委员会,两套机构形成家校一致的教育核心。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同家长一起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和家长随时发现问题 ,随时进行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学校定期开设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认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他们辅导子女的心理健康的能力。这种家校结合、协同辅导的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2.以家长学校为基地,着眼于改善家庭心理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从家庭环境的视角出发,主要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注重改善家长教育观念、优化家庭心理环境,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学校致力于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促使家长对子女提出合理的期望和发展目标,引导家长重视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强化家长对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学校通过每周或隔周的教育活动,举行家长汇报会或专题讨论会,通过相互交流、互提建议、教师点评等方法,增长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改善教子观念,改进教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反馈的作用机制,帮助家长发挥家庭个别教育的优势,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采取相应措施的模式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特殊性,学校教育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事实上,家庭教育在坚持因材施教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一模式就是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具体情况,帮助家长在了解自己子女独特性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以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和家庭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模式

与学生一样,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家长都有其差异性。这一模式就是学校根据家庭和家长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的亲子关系状况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引导家长在有效地改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顺利地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很多,什么样的模式最为有效还有待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探索。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其目的都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了解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使教师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以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性作用 ,同心协力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