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职业规范

一、心理咨询的职业规范

(一)对心理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分析可以从来访者的发展状况、心理状况、工作状况、健康状况及人际关系五个方面进行,以便弄明白困扰形成的原因。咨询师在接待来访者时,通过简单的交谈,如果感觉到来访者的问题比较典型,问题比较严重,通常都要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选择两三个心理测验让来访者做,以便客观全面、方便快速地了解一些重要信息,作为参考,这样做很有效。

(二)确立咨询目标和方案

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咨询师要与来访者共同制定咨询目标。也就是让来访者明确:通过咨询,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应有什么改变,达到什么程度等。咨询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具体。例如,“我希望很快乐”这个目标就不具体,“我希望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就很具体。第二,目标应切实可行。“我希望通过咨询使学习成绩提高”,这个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是指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双方是平等、合作与同行的关系。来访者是和咨询师一样的人。他只是由于某个原因暂时落入低谷、走进误区。

(四)明确双方的职责

咨询师应让来访者明确什么是咨询师的责任,什么是来访者的责任。有些来访者认为咨询师是个万能的人,什么都知道,把自己的问题全部推给咨询师去解决。实际上,咨询师应注意避免扮演这一角色,而应成为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管理者。

(五)促进来访者的领悟

这种领悟的第一个作用是,可以使来访者认识到他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并能建立使来访者心理真正强健起来的心理平衡,此时,许多来访者的问题虽然仍然存在,但他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领悟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为他改变其外显行为提供心理依据,产生强大的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动机。

(六)反塑造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往往采用奖励、期望、对峙等方式帮助来访者达到某种领悟,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和行为。反塑造是指来访者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影响咨询师。

对所有的人来说,他人的影响都可能会在自己身上产生某种作用。因此,咨询师也应注意来自来访者的各种影响。有时,来访者这种影响咨询师的企图可能并不比咨询师少,他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奖励或惩罚咨询师。

(七)移情

移情意味着来访者可能把以前生活里与他人关系中产生过的情感、态度等主观体验移植到咨询师身上。比如,当咨询师以一个权威者的面目出现时,对方可能表现出过去对某一权威的种种心态:敌对情绪、防御反应或者迎合等。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移情反应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既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不论对方的反应如何,咨询师都应对此保持较强的洞察力,认识到移情有可能成为某种有利于咨询的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某种形式的咨询阻力。

(八)反移情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以不适当的行为来对待来访者在咨询中的某些行为表现。这种反移情同样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比如咨询师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表现出对来访者的特别关心和注意,或者来访者并没有任何行为不当之处,咨询师却对他感到反感,并表现出厌烦。反移情对于咨询师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当咨询师认识到自己反移情倾向的存在时,会因此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不利的一面是,因为咨询师一旦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咨询过程中,就必然削弱自己的判断能力,失去必要的反应形式和帮助对方的方式的客观性,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主观影响。

(九)中断

中断指的是经初次或数次面谈之后,尚未取得预期效果,来访者不再来谈的情况。中断的原因很多,如身体不适、抽不出时间等,但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托词,咨询中断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咨询人员对来访者不能充分接纳;二是来访者感到不安与威胁,加以防范。当发现有中断危险时,必须重新建立咨询关系,提高来访者的动机与信心,否则有可能导致咨询关系的结束。

(十)解释

解释是为来访者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看法,解释被认为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最常用、最有力的“武器”。解释根据各种不同的学派,其理论也各不相同,如心理分析学派偏重于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内容,认知学派则注重理性地、现实地帮助来访者认识世界。但无论如何,在进行解释时,咨询师首先要知道向对方解释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其次要注意什么时候解释以及怎样应用解释。因为只有在适当的时机解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