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中所用到的很多技术与个体咨询的技术是相似的,徐西森将团体中常用的技术分为两类:初层次指导技术和高层次指导技术。其中初层次指导技术包括催化、非言语、解释、共情、倾听等,高层次指导技术包括保护、面质、再陈述、建议、处理沉默、阻止、自我表露等。与个体心理咨询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这些技术时,团体心理辅导需要从个人层面、人际层面和整体层面三个方面做考虑,以促进团体动力的发展。此外,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中的人际沟通理论都为团体及团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一)催化

指领导者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技巧带领活动,协助成员朝着有助于团体目标的方向去探讨。例如:提供一种安全和接纳的氛围,邀请成员参加活动,协助成员表达一些情绪,鼓励成员自我暴露等。

(二)非言语

指领导者通过眼神、语气、语调、姿势等非口语技术来引导成员参与团体。例如:用眼神鼓励成员发言,用身体的转动来表示对成员的关心。

(三)解释

指对团体中的某些行为、想法、感受提供适当的解释。例如:团体进行到第五场,成员讨论的内容仍然是与团体无关的事和人,回避探讨自己的问题,领导者可以这么说:“大家都在谈与自己无关的事,是不是觉得彼此之间的信任还没有达到谈及自己的程度呢?”。

(四)共情

指站在成员的立场,设身处地理解他的情绪、感受和想法。例如:“你似乎想要向她说出你的内心感受,又担心对方不能接受,为此感到很无力和沮丧,听上去,要把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对你来说有些难度。”

(五)倾听指领导者不作评判,专注于沟通过程中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

(六)保护

指领导者保护成员不受伤害、批评和攻击,不过早进行自我暴露。

(七)面质

指领导者通过共情协助成员面对自我扭曲、否认、逃避、矛盾等行为,以促进成员的自我了解。由于面质是一项高风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在使用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时机是否恰当,成员能否接受,面质的内容是否具体且正确,面质的目的是关怀和尊重、帮助成员,而非个人成见。例如:在保证成员能够接受并且信任领导者的前提下,对成员说:“你希望大家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这会让你不自在。然而,大家把话题从你身上移开后,你却很失落,不知道你自己发现了没有?你愿意说说吗?”

(八)再陈述

指将成员的话,重述一遍,可以使用不同的措辞,以确认其意思。

(九)建议

指领导者提供方法、观点、信息帮助成员发展取代性的思考和行动。例如:一位成员在刚进入团体时,喜欢看着地上说话,在后面的团体活动中,领导者告诉他:“当你面朝我们坐着,说话时与我们有眼神的交流,我们会觉得靠你更近。”

(十)处理沉默

指当成员思考、沉默时,领导者对其进行干预,促发成员对上述行为的察觉。

(十一)阻止

也称为阻断,指领导者对团体中无建议性的言行,用恰当的方法制止。例如对成员出现垄断话题、攻击他人、和成员耳语、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进行“阻止”。

(十二)自我表露

亦称为“自我开放”,是对团体中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分享个人类似的经验,领导者的自我表露能催化团体气氛,建立信任感,激发更深层次的互动。例如:领导者:“刚才有3名成员都谈到了和父母的关系,我也曾有过和你们类似的经验……现在我能明白,他们并非不关心我,只是用了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而已。”

作为一名团体心理辅导的领导者,需要掌握一些带领团体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团体的目标,有效地指导成员。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书籍有很多,技术也有很多种,这里不一一列举,但对领导者而言,掌握的技术越多,越能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