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共情
共情是心理咨询的核心技术。简单地说,共情就是咨询师用来访者的眼睛看世界。按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被认为是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建立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咨询最基本的特质。
共情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咨询师借助于来访者的言谈举止,深入来访者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站在来访者的立场看问题;
第二,咨询师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了解导致来访者问题的因素,以便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
第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的理解、感受传达给来访者,也就是把对来访者设身处地的理解让来访者知道,以影响来访者并取得反馈。
共情不等于认同和赞成当事人的行为和看法。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共情,是在对来访者的观察、聆听的过程中,推断出来访者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达给来访者,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很理解他,明白他,从而产生一种温暖、被接纳以及舒畅的满足感。这就创造出一种充满理解、体谅、关心、温暖和爱护的气氛。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之中,来访者才能有效地探索自己,获得改变。
咨询师不仅要明白来访者的感受、信念、价值观等等,而且要善于把对来访者的共情传达给对方。然而,不同的咨询师所表达的共情会有高低层次的差异。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共情质量,会产生不同的咨询效果。
卡可夫把共情分为5种不同水平,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5种层次的反应。
来访者对咨询师说: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考试,就算想,也只是估计自己能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唉!想不到居然会不及格,真是越想越气。
心理辅导老师有以下5种共情层次,第一层,“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呢?”对于这位来访者的谈话,在第一层次的回答中,咨询师似乎根本没有留意当事人所说的话,而他问来访者为何这样悲伤,是个很不妥当的问题,反映了他不但没有留心倾听,而且还完全忽略了来访者所表达的重要感受。
第二层,“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却考试不及格了”这样的回答中,咨询师的反应虽然在内容上和来访者表面所说的一致,但他只注意了来访者表面的感受,因此,在反映中只有内容上的复述,缺乏感情的响应。从他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他的倾听不很准确,以致了解得不够全面。
第三层,“因为考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在第三次层次的回答中,咨询师的反应与来访者所表达的意义和感受比较一致,但未能对来访者较深的感受做出反应,也就是没有对隐藏于言语背后的感受做出共情反应。在咨询过程中,如果想要产生有效的结果,咨询师最起码要具有第三层次的共情。
第四层,“因为考试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不清楚前面的路该如何走,心中很混乱。”这样的回答,共情的程度较高,在咨询师的反应中,他所表达的感受已深于来访者所能表达的,也就是咨询师把来访者深藏于言语背后的感受也表达了出来,因此,来访者可以由此来体验和表达起初未察觉和未能表达的感受,同时也因此可以掌握到这些感受背后的含义。
第五层,“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想到高考会失败,因此你感到特别失望与难过,也有点气愤。与父母商量后,似乎非读书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因而内心很矛盾。”这是最为准确遥共情方式,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和行动。
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咨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灵活掌握。
知识链接:心理咨询的影响技术
1.先要建立良好的关系。
2.了解来访者的情况、问题、个人言行和感受等方面。
3.选取切合来访者处境而需要运用的影响技巧。
4.用简单、清楚及来访者可以领会的水平的语句和方式去表达。
5.留意来访者以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做出的响应。
6.不宜对来访者情况未有清晰了解前便过早使用各种影响技巧。
7.以坦诚的态度与来访者沟通。
8.尊重来访者有不同的意见及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