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

根据《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报告指出:科普宣传(80.0%)、健康教育(77.2%)、同学朋友咨询(74.7%),是中国青少年首选的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同学朋友(79.6%)、学校心理专家(72.4%)、父母家人(66.5%),是青少年学生首选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而学校心理中心(71.2%)、社区心理中心(56.3%)、单位心理中心(55.0%),是同学们首选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由此可见,青少年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会更加倾向于科普宣传、向同学朋友倾诉,因此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加强心理卫生的科普宣传,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加强心理卫生的科普宣传。学校通过心灵橱窗、手抄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心灵港湾”广播站、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健康教育报纸、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多种途径,多形式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师生、家长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营造良好的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学校要将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强有力手段,尝试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例如每年“5.25”举办心理宣传周或心理宣传月,逐渐成为学校的一项长期坚持、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心理宣传周或月可以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和各班级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心理辅导室统一规划,选定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内容涵盖心理讲堂、心理情景剧DV大赛、宣传版面展示、学生寄语、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心理沙龙、幸福漂流瓶、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知识图片展、心理电影、心理主题征文、心理案例分析、现场咨询,等等。

学校还可以坚持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板报等媒介,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发展特点,适时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指导学生心理社团或心理委员开展各种同辈辅导活动。还可以编辑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小册子或报刊等读物;利用学校网站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如心理美文、心航刊物、心海软件、危机管理、活动剪影、心理剧场等专栏,内容贴近学生需求,注重实时更新,使之成为学生了解活动动态、适时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

校园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效。在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方面下大力气,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美感和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设属于他们的“小天地”,让学生的心自由飞翔。例如:自编刊物,举办社团,校园广播,宣传专栏等等。在这些“小天地”里,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尽情表现,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同时这些“小天地”又能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给学生们提供帮助。

总之,学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宣传内容,不仅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了心理健康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