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依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依恋(Attachment)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提出的,他在洛伦兹(Konrad Lorenz)的研究(婴儿对母亲的印刻理论)和哈洛(Harry Harlow)的实验(幼猴尽管由铁丝裹着的母猴喂养,却寻求依偎于有绒织物的母猴)的基础上,将依恋定义为“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鲍尔比提出依恋这个概念主要是用来解释婴儿与其养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但后来的研究者们将之扩展到了成人之间。

现在一般认为,依恋是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也是指个体寻求并企图与另一个体在身体和情感上保持亲密联系的倾向。依恋既是个体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简单来说,通过依恋他人,我们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个体,而是一个融入了集体的社会人。

依恋作为相对稳定的潜在内部模式,广泛而持久地作用于婴儿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由于依恋对婴儿的重要作用,父母应十分重视早期儿童积极依恋的形成,力求儿童的安全依恋而避免不安全依恋,为儿童心理品质及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