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杀评估

四、自杀评估

在危机干预法的第二步中,干预者要对危机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评估自杀的风险,干预者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去认真倾听来访者所传达的信息,如果对方已经流露出轻生的念头,或者在谈话中隐约涉及自杀的想法,要直接、坦诚、从容、专业地询问对方,与一个想自杀的人公开讨论自杀将可能使其产生相信的感觉,愿意花时间重新获得控制。

在谈及自杀伊始,可以运用正常化技术有意识地消除来访者对自己被看作异常的、懦弱的,或是不道德的人的担忧,如温和地告诉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都曾经想到过自杀,有30%左右的人计划过如何去自杀,有2%左右的人尝试实施过自杀,当你特别绝望的时候,你是否有过类似的念头?”这可以让来访者知道其他人也拥有和他类似的想法、感受或痛苦。当来访者谈及自杀想法或经历的时候,干预者需秉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以一种不带侵入性的会谈方式询问具体的想法内容和行为细节。如“你对未来如此绝望,你有没有想过自杀?你想过怎样去做?”当来访者承认有过自杀的想法时,就应该继续探查自杀想法持续的时间、频率和强度,如果有自杀计划,干预者要在具体询问中探查来访者自杀计划的细节、可行性和致命性。

具体评估当事人自杀风险时,我们可以遵循4P模式:

(一)Pain,痛苦

1.这个人受到多大伤害?(1一点儿-10严重伤害)

2.这痛苦能忍受吗?(1一点儿-10完全不能忍受)

3.他具有这种感受多久了?这痛苦与其他痛苦不同吗?

4.以前有过类似的感受吗?以前是怎么处理的?

5.他感到无助和绝望的程度如何?

(二)Plan, 计划

1.他有无自杀的计划?他对这个计划准备了多久?

2.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计划是致命的吗?

3.他是否准备去实行他的计划?

4.是否定下了日期?是否是什么特殊的日子?

5.他是否谈论到他将离开?

6.他在谈论自杀时的语调、语气、态度如何?

7.他是否做了人生的最后安排?

(三)Previous History,既往史

1.以往有没有想过自杀或自杀过?

2.过去是否遭遇亲人死亡?

3.有没有身患重病?

4.有没有遭遇情感关系破裂?

5.有无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6.有无遭遇性侵犯?

(四)Pluses, 附加情况

1.有无支持?

2.希望和梦想

3.活下去的理由?

既往有自伤自杀经历;自杀计划越详细越明确,致死性越高;当前现实压力越大;目前可利用的内在资源(如来访者悲观的人格特点,缺乏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对未来的希望和积极信仰)和社会支持资源(如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数量、质量、可利用性)越少;被诊断为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这五项因子,每叠加一项,自杀风险就越大,自杀危险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