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三、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创造力似乎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研究表明,智商和创造力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非常聪明的人可能非常有创造力,也可能非常一般或者在两者之间。中等智力的人可能较有创造力,也可能创造力较少。而智力低下的人同样缺乏创造力。创造力似乎也有点像智力,我们都具有智力和创造力,但某些人,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比较多一些。

(一)大脑

由于人类大脑两个半球的单侧化,在右半球加工的信息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认识能力、直觉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有关。两个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注意训练两个半球的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动机

创造性思维者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即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他才会对各种问题都很敏感,会时时感到一些问题在向他挑战,他才会对各种新观念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从而促使他始终不倦地力图解决问题。

但是,动机过于强烈,就变成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它促使你即刻找到答案,从而限制你的视野,使你接受已有的(也许是不合适的)解决方法。当人们不受生活琐事或紧迫任务束缚时,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三)个性

人们对艺术建筑文学、科学等领域中有创造力的人的个性特征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一般说来,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是:有见识、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及语言流利,兴趣广泛。他们对理论观念与符号转换的兴趣大于对实际而具体的事物的兴趣。创造力强的人有雄心、有决心、敢于前进,且能预计自己的命运,他们常常不落俗套、倔强、好表现。有的研究还提出,创造力和智力均高者,自信心和自重感高,不采取守势;社会地位高,积极寻找志趣相同的人,还表现出很强的注意广度和集中注意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猎奇和犯规行为的倾向。有高度创造力的人,焦虑水平一般中等适度。焦虑水平太低或太高时似乎都会抑制创造力。

(四)人格

心理学上,人格因素与认知因素紧密相关,同样,人格因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表明,具有创造力的个体具有以下特征:

①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②具有旺盛的求知欲;

③有强烈的好奇心;

④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工作中讲究条理、准确性和严格性;

⑥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有广泛兴趣;

⑦富有幽默感;

⑧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关注某个兴趣中的问题。

一些研究也表明,影响创造力人格的因素主要有:胆怯、过分的自我批评、懒惰、从众、偏狭、刻板、骄傲、以自我为中心等。

(五)环境

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工作的结果。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都会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父母的管教方式和家庭气氛,是影响孩子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家庭教育过分严格、家长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如果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家长注意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会好得多。例如,家长给孩子买什么样的玩具,是只看价格,还是分析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还是注重孩子的分析创造能力;是要求孩子事事服从家长和老师,还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都会对孩子的创造力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对一些科学界精英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一些比较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来自不幸的家庭,其中有些人儿童期缺少家庭和谐和父母的爱抚。此外,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一般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

学校教育重视纪律和规范,学生们除了学习固定答案的知识外,极少有自由发挥的机会,这就会影响创造力的发展。这两者之间,如何才能取得平衡值得研究。

社会文化也会影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的研究表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比在城市长大的人,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出众的创造性思维者。

知识链接:妨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①过分重视成绩,养成孩子们不敢有超常或越轨行为的习惯。他们学会只能在已知社会范围内追求成功,而不敢对失败可能性较大的未知事物冒险。

②社会团体生活压力下,个人不得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去遵从大众,迎合别人;标新立异者,被人视为异端。

教师不鼓励甚至阻止学生发问书本之外的问题,因而学校教育常常阻滞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④社会上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差异,忽视培养女生从事科学创造思维的能力。

⑤把游戏与工作截然分开,使工作的情境过分严肃,过分紧张,因而不能从工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