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生长发育
中学阶段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2岁开始到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从12岁到15岁左右。这三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身体各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而心理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则相对平稳,由此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青春期心理危机。高中阶段又称为青年初期,从15岁到18岁左右。这三年,高中生的生理发育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和个性品质上更加丰富和稳定,接近成人水平。
青春期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将经历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
(一)外形的巨变
初中生的身体发育速度很快,其身高、体重、体形及面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模样。
1.身高
初中阶段是人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在这之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而在青春发育期,每年至少长高6-8厘米,甚至10-11厘米。生长速度先快后慢,女生的这一过程要先于男生近两年,即从9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2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当然,具体到不同的个体,地域、遗传、营养等因素都会导致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体重
青春期的初中生体重上也增加较大。据统计,我国城市男生在13-15岁之间体重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5公斤,15岁以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城市女生在11-14岁时体重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4公斤。初三以后,男女生的体重接近成人。
3.第二性征的出现
青春期是人类第二个重要的性分化过程,在生命中的这一阶段,人体从儿童的中性状态转变为两性分化的成人状态,第二性征是初中生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腋毛和阴毛等。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则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腋毛和阴毛等,男女外形差异日益明显。
4.头面部的变化
童年期的面部特征在逐渐消失,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被头身比例协调的身体姿态所取代。
(二)体内机能的巨变
初中生体内各种机能都在迅速增强并逐渐成熟。青春期开始后,心脏重量增长到出生时的12-14倍,心脏密度也在成倍地增长,保证心脏每次收缩时能压挤出更多的血液,心脏压缩机能增强,心率、脉搏开始减慢,血压水平接近成人。女生在心脏重量、大小、每次收缩排出的血量和血压等方面,均比男生低10%左右,而心率、脉搏则比男生快8-10次/分钟。青春期肺活量比青春期前增加1倍多,男女生在肺活量、肌肉力量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三)性的发育与成熟
进入青春期后,个体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等内分泌系统活跃,下丘脑的促性腺释放因子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分泌也增加,进而导致性腺激素水平相应提高,促进性腺发育。男性的性腺为睾丸,女性的性腺为卵巢,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
女性一般在10-16岁出现月经初潮,男性首次出现遗精约在15-16岁时。初潮和首次遗精出现的早晚与遗传、种族、营养、运动、生活条件、气候环境、饮食习惯、身体脂肪的比例等因素都有关系。目前,随着现代文明的普及及生活条件好转,个体青春期发育普遍存在着提前的趋势。
1.女性月经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除妊娠外,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与黄体形成呈现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在卵巢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每月一次的脱落出血,经阴道流出的现象,称为月经。月经周期的时间界定为本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结束。月经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平均为28天,正常范围为20-40天,但每个女性自身的月经周期相对稳定。经期一般持续4-6天。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则,约一两年后才趋向规律,逐渐进入性成熟期。月经周期的正常与否可作为判断女性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的指标。
一些女生初潮来临时,由于毫无思想准备,家长对此并未做事前的早期性教育,会感觉惊慌失措,或者感觉羞愧厌恶等,这些消极情绪反应如果不及时予以解释辅导,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可能引起月经失调。
心理辅导老师应向女生普及月经失调和经前紧张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告诉她们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会受到卵巢周期性变化的严密调控,而后者又受到下丘脑—腺垂体内分泌活动的调控,而且大脑皮层也参与调节。因此,强烈的精神刺激、情绪压抑,急剧的环境变化,滥用抗生素,经期贪凉,生殖器官疾病以及体内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而“经前紧张综合征”是经前期女性所有的特别强烈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紧张、沮丧、易怒、烦躁、头痛、背痛和盗汗等。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事项:月经前期饮食宜清淡低盐,月经期忌生冷,稍宜温热;忌酸辣,宜清淡;不宜坐浴,更不宜性生活,不宜穿着紧身裤。
2.男性遗精
遗精是指在没有性交或手淫的情况下射精,多发生在夜间睡眠中,称为梦遗,在清醒状态下的遗精称为滑精。遗精是男性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因为男性到了青春发育期,睾丸不断分泌大量的雄激素,同时产生大量精子,精子与精浆共同组成精液,精液不断产生并不断积聚在输精管内,当达到一定饱和状态时,就会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
部分学生会担忧遗精损害身体健康,大伤元气,或者会感染性病,而产生巨大压力,感觉心理焦虑自卑。在心理辅导中,老师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释梦遗的生理成因,帮助其探索内在和外在的压力源,启发其运用正确的方式减少压力源,积极克服因梦遗带来的恐惧、焦虑和内疚。鼓励其与异性的正确交往和表达,用户外运动、阅读等方式转移对性的注意力,规律生活作息,避免浏览黄色作品,培养多种兴趣陶冶情操,充实生活。
心理辅导老师也可以运用讲座、课程等形式在班级普及性生理与心理知识。如:中学生一个月遗精7-8次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导致阳痿、不孕、性病等疾病,也不会有损健康,但长期频繁地遗精则对身心有害,容易导致心情紧张、焦虑、恐惧、内疚等心理症状和头痛头晕、无精打采等生理症状。梦遗频繁主要是由人的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致。生理上可能是包皮过长、前列腺炎、尿道炎等原因所致。心理上的因素往往与过度性幻想有关,白天对性欲和性冲动的过度压抑就有可能导致夜间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