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实施]
4.4.1 米及米粉面坯概述
1)米及米粉面坯分类
(1)原米类制品
原米类制品泛指用稻米、黄米或紫米等米类原料与水经熟制而成的米饭、粥品等一类主食制品。如各种豆饭、豆粥、八宝饭、八宝粥、炒饭、菜粥等。另外,各地的点心、小吃中,还常常将米饭与肉、鸡、腊肠等原料混合,做出著名的面点品种,如广东的瑶柱糯米鸡、荷叶饭等。
米类制品,其米的粒形基本完整并清晰可见,成品口味甜咸均可随食客习惯而定,质感随原料、辅料种类及烹饪方法而异,构成了我国稻米产区居民主食的主体。
(2)米粉类制品
米粉类制品是指用米粉与水混合制成的面点制品。米粉面坯按原料分类,有籼米粉面坯、粳米粉面坯、糯米粉面坯和混合米粉(镶粉)面坯。
(3)其他米类制品
其他米类制品特指用米和水混合蒸制成饭,再经搅拌、搓擦成为有黏性和一定韧性的饭坯,经过包馅、夹馅工艺制成的点心和小吃,又称饭皮类制品。饭皮类制品使用的米以糯米为主,同时也可以掺适量的粳米、紫米、糯性小米,如北京的艾窝窝、山西的大枣馏米、上海的糯米凉卷等。
饭皮类制品具有米本身特有的色泽,质感黏软粗糙,有一定的可塑性和韧性。成品口感软糯黏香,大多以甜口为主。
2)米及米粉面坯成团原理
(1)米及米粉面团的成团原理
糯米粉或糊米中的淀粉在沸水的作用(或蒸制或煮制的条件)下发生膨胀糊化产生黏性形成粉团。
(2)熟制成块(饭、粥)的原理
①熟制成块的原理。糯米粉或糯米中的淀粉在沸水的作用(或蒸制或煮制或炸制或煎制的条件)下发生膨胀糊化产生黏性形成一个整体。
②熟制成粥(糊)的原理。米(粉)在煮的条件下,淀粉发生膨胀糊化产生黏性形成有一定黏性的粥(糊)。
③熟制成饭的原理。米在蒸或煮的条件下,米中的蛋白质变性,淀粉膨胀糊化而形成饱满、爽滑、味香的米饭。
(3)挤压成形的原理
糯米粉与一定量的冷水结合形成粉粒,在外力的作用下,利用米粉之间微弱的黏性经过挤压形成一定的形态。
(4)滚粘成形的原理
糯米粉与一定量的冷水结合,经过滚粘,利用湿米粉之间微弱的黏性形成球形。
4.4.2 生粉团调制工艺
生粉团是采用烫粉(泡心法)或熟芡(煮芡法)的方法直接将米粉和水调制而成的面团。一般适用于先成形后熟制的制品,具有质地硬实、黏性差、可塑性好、成品吃口黏糯润滑的特点。
1)配方及用途
生粉团的配方见表4.4.1。
表4.4.1 生粉团配方 单位:g

由于所采用的米粉干湿程度的不同,故添加的水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采用的是干米粉,则加水量为粉量的60%左右,而某些现磨的水磨粉则可不加水。同时,根据制品的要求不同,有时还需添加一些辅料,如澄面(澄粉加开水烫熟的面团)、油等,但一般数量较少。
2)工艺流程

3)调制方法
生粉团的调制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烫粉法,俗称泡粉心;另一种为熟芡法,俗称煮芡,这两种方法各适合于不同形式米粉的调制。
(1)烫粉法
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比例掺和后放入盆中,中间挖个凹坑,用适量的沸水冲入(约每500 g干粉加沸水125 g左右),使中间部分的米粉糊化(称为熟粉心子),再加适量的冷水将四周其余的干粉与熟粉心子一起搓擦至光滑、细腻即成,并用湿毛巾盖上。主要适用于干磨粉和湿磨粉的调制。
(2)熟芡法
先取1/3的干米粉,用适量的冷水拌成粉团,塌成饼形;或直接将潮湿的水磨粉塌成饼形。投入沸水中煮熟成芡,或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将其余2/3的米粉块搓碎,再将熟的芡拌入,边揉擦边加适量的冷水,将面团调至光滑、细洁、不粘手即成,并用湿毛巾盖上。适用于水磨米粉的调制。
4)调制工艺要点
(1)掌握好掺粉的比例
制品的要求不同,其口感特色也各有区别,同时由于米粉种类不同,其性质也不一样。因此,为体现成品的质感特色,调制时一定要正确掌握掺粉的比例。如制品要求糯性大的,则掺粉时糯米粉的比例可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
(2)水量控制准确
由于米粉的干湿程度及烫粉、煮芡的方法不同,调制时所添加的水量也有区别。相同软硬的面团,干磨粉的加水量稍多些,而水磨粉的加水量可少些。
(3)掌握烫粉或熟芡的量
烫粉时,沸水与冷水的掺入比例应准确。沸水多了,粉团黏性大,不易操作成形;沸水少了,则制品易开裂。熟芡在生粉团中主要是起黏结的作用,用芡量过多,会使粉团粘手,不易包捏成形;用芡量过少,则制品容易开裂。熟芡的投放比例也要根据气候冷热而定,一般热天易脱芡,熟芡量可多些。
(4)面团要趁热调匀
一般在煮芡、烫粉后应立即将面团揉、擦均匀,保证面团有良好的黏结性。
4.4.3 熟粉团调制工艺
熟粉团是指将掺和的米粉加适量的水后先进行拌粉或调成团,再将粉或团上笼蒸制成熟后调制而成的面团。一般适用于先熟制后成形的制品,具有软糯、黏性大,成品吃口滑糯、细腻的特点。典型制品有松花团子、炒肉馅团子等。
1)配方及用途
熟粉团的配方见表4.4.2。
表4.4.2 熟粉团的配方 单位:g

根据制品的制作要求,熟粉团选用的米粉一般为湿磨粉。
2)工艺流程

3)调制方法
熟粉团的调制包括拌粉、熟制、调团等几道工序。其中拌粉过程是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掺和后,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的辅料进行拌制(稍稍静置);或直接将掺和的米粉加适量冷水调拌成团。接下去将拌匀的米粉或调成的粉团放入笼屉中蒸制成熟,取出后趁热将其倒在铺有洁布的案板上,抓住布的四角将粉团揉匀捣透,或直接用搅拌机打匀打透,并用干净的湿毛巾盖上,即成熟粉团。
4)调制工艺要点
(1)掺粉的比例和掺水量要准确
根据成品的质感要求,调制时一定要掌握好掺粉的比例,并且加水量一般控制在米粉总量的30%左右,调制后的米粉要达到“拢则成团,散则似沙”。如太干,蒸制不熟;太湿,蒸制太烂,面团太软。
(2)使粉适当吸收水分
拌粉要匀并适当静置,使米粉颗粒能均匀吸收适量的水分。
(3)蒸制时用猛汽一次成熟
如蒸制时间过长,蒸汽就会积聚在面团中,造成面团太烂,影响质量。
(4)粉团要趁热调匀成团
这样可便于面团的调制,使面团达到光滑细腻的效果。
(5)讲究卫生
熟粉团一般都是先熟制后成形的制品,故在调制面团时,要特别讲究操作台面、工具及操作者等的卫生。
4.4.4 发酵米粉面团调制工艺
1)配方及用途
发酵米粉面团的配方见表4.4.3。
表4.4.3 发酵米粉面团配方 单位:g

先将籼米用清水浸泡3 h后磨成米浆,再装入布袋压干水分。枧水是将植物蒿秆、木柴烧灰后,淋水过滤提取而成,其化学性质与纯碱相似,其中碱性成分即为碳酸钠。如没有糕肥,也可用面肥。
2)工艺流程

3)调制方法
将籼米粉浆的1/10~2/10加适量水调成稀糊,放入盘中蒸熟,晾凉后与其余部分的籼米粉浆拌匀,再加入糕肥、水调拌成均匀的面团,并放于温暖处发酵。一般夏季为6~8 h,春秋季为8~10 h,冬季为10~12 h。待发酵后再加入白糖、枧水和泡打粉一起调拌均匀即成。
4)调制工艺要点
(1)糕肥用量应随气温变化来调整
夏天减少(最多减少ー半),冬天增多,必须灵活掌握,同时要掌握发酵时间。
(2)处理好粉浆
控制粉浆的稀稠程度,并采用熟芡的方法。
(3)注意影响发酵的因素
发酵时应加盖;要确保发酵的环境温度;若用面粉的老面作酵种,使用前应调散成稀浆后再加入,并控制加碱量。
4.4.5 松质糕米粉面坯调制工艺
松质糕米粉面坯是由糯、粳米粉按照适当的比例掺和,加入适量的水或糖浆拌和而成的面坯。根据拌粉时添加清水或糖浆的区别分为两种。用清水拌和的称为白糕粉团,用糖浆拌和的称为糖糕粉团。用红糖浆拌和的糖糕粉团又称黄粉,而用白糖浆拌和的又称白粉。
1)配方及用途
松质糕米粉面团的配方见表4.4.4。
表4.4.4 松质糕米粉面团配方 单位:g

所选用的糯米粉和粳米粉要求是粗磨粉,所用的辅料根据制品的要求而定,有豆沙馅、甜板油丁、松子仁等。为使糕粉能充分吸收到糖分,采用的糖要求为细粒的绵白糖,也可将糖加工成糖浆再进行拌粉。糖浆按糖500 g、水250 g的比例,放入锅中用中小火煮,当糖浆泛大泡时离火用干净纱布过滤即成。
2)工艺流程
米粉+水(或糖浆)→拌粉→静置→筛粉→松质糕面坯
3)调制方法
松质糕米粉面团的调制有拌粉、静置、筛粉等工艺过程。其中拌粉是指将水或糖浆与掺和的米粉拌匀的过程。将掺和的米粉放于大盆中,按米粉和水为1∶0.3左右的比例,采用拌和法调制。拌粉时,边拌边掺水(水要分次加),随掺随拌,抄拌均匀。将拌匀的米粉静置一定时间后(一般冬天2 h,夏天0.5 h,如采用糖浆拌粉的则静置时间更长些),再将粉团放入网筛(12~14眼粗粉筛)中,对准屉、模或直接在案板上,边擦边筛,使粉粒自然飘落成形,并用竹尺刮平余粉,这一过程也称夹粉。最后将模具连同过筛后的粉粒一起对准笼屉,将生坯扣在上面,一气呵成,蒸制成熟即可。
4)调制工艺要点
(1)掌握粉料的掺和比例
粉料的掺和比例主要根据制品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糯米粉掺得多则吃口软糯,粳米粉掺得多则性硬而不糯。
(2)严格控制掺水量
水量要恰到好处,如掺水量少,粉粒太干,蒸制时糕粉会被蒸汽冲散,影响成形。如掺水量过多,则粉质烂而粘连,蒸时蒸汽不易上冒,成品会夹生且不松发。如果以糖浆拌粉,则一般不必再加水。
(3)粉要拌匀并适当静置
拌粉时边拌边搓,使所有粉粒都能均匀吸收水分和糖分。由于常温下淀粉吸水缓慢,加之有的添加糖浆后吸水更困难,故拌匀后糕粉还需静置一定的时间,但静置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糕粉会返潮结块,难以熟制。
(4)注意筛粉
筛粉时,先将糕粉进一步搓散,入筛后用力推擦,使粉料均匀自由落下,形成较松散的粉团,并保证过筛后的糕粉坯平整均匀。
4.4.6 黏质糕米粉面团调制工艺
黏质糕粉坯指用米粉与水等原料调制而成团状、粉状或厚糊状,经过蒸制成黏质糕粉团,再经过蘸凉水搓擦(或机器加凉开水搅拌)成的滋润光滑的粉坯。制品具有韧性大、黏性足、入口软糯等特点,典型品种有各色糖年糕、蜜糕等。
1)配方及用途
黏质糕米粉面团的配方见表4.4.5。
表4.4.5 黏质糕米粉面团配方 单位:g

所选用的糯米粉和粳米粉要求是湿磨粉,所用的辅料根据制品的要求而定,有甜板油丁、松子仁等。为使糕粉能充分吸收到糖分,采用的糖要求为细粒的绵白糖,也可将糖加工成糖浆再进行拌粉。糖浆按糖500 g、水250 g的比例,放入锅中用中小火煮,当糖浆泛大泡时离火用干净纱布过滤即成。
2)工艺流程
①米粉+水(或糖浆)→拌粉→静置→筛粉(夹粉)→成熟→揉透→黏质糕面坯
②米粉+水(或糖浆)→粉糊→静置→成熟→揉透→黏质糕面坯
3)调制方法
黏质糕米粉面坯的粉料准备和松糕面坯相同,这种粉坯既可以先成形后成熟,也可以先成熟后成形。面坯可以切成块、条等形状,也可以叠卷夹馅做成豆面卷等。
4)调制工艺要点
(1)掌握粉料的掺和比例
粉料的掺和比例主要根据制品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糯米粉掺得多则吃口软糯不易成形;粳米粉掺得多则性硬而不糯。
(2)严格控制掺水量
水量要恰到好处,如掺水量少,粉粒太干,蒸制时糕粉会被蒸汽冲散,产生夹生现象;如掺水量过多,则粉质烂而粘连,影响后续成形。
(3)讲究卫生
黏质糕是先成熟后成形的制品,在调制面坯时要讲究案台、工具和操作者的操作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