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

6.2.1 制皮

制皮是将面剂(或面团)按照品种的生产要求或包馅操作的要求加工成坯皮的过程。通常,制皮是为包馅服务的。制皮技术要求高,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制品的成形和质量。由于品种不同、要求不同、特色不同、坯料的性质不同,制皮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操作顺序上,有的在分坯后进行制皮,有的则在制皮后进行分坯。常用的制皮方法有擀皮、按皮、捏皮、敲皮、摊皮、压皮等。

1)擀皮

擀皮运用比较广泛,操作技术性强。擀皮时必须借助各种工具,掌握运用好手法、动作和制作技巧,才能制好坯皮。手法分为压擀法、推压擀法、滚压擀法等,可以单手擀制和两手擀制。擀皮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平展擀制

平展擀制,是将坯料或坯剂进行平面擀制使之逐渐展开,形成符合制作要求的坯皮(图6.2.1)。

操作时一般不转动坯剂,以双手握住工具,用压擀、滚压擀等手法进行制皮,适用较大坯料的擀制。而小剂的擀制,一般只需单手操作即可。制皮要求因品种而异,手法、动作技巧也因工具而不同。

(2)旋转擀制

旋转擀制,是利用来自工具上的推动力或手法上的牵转运动,使坯剂在展开时旋转,最后形成符合要求的圆形皮子的一种擀皮方法(图6.2.2)。坯皮一般要求圆整、平展,四边较薄、中间稍厚、大小一致,符合不同制品要求。在手法上双手或单手都有运用,坯皮形态因工具、手法不同而有差别,常用于较小的坯剂擀制,如烧卖皮(图6.2.3)、饺子皮(图6.2.4)等。

图6.2.1 平展擀制

图6.2.2 旋转擀制

图6.2.3 烧卖皮

图6.2.4 饺子皮

2)按皮

按皮是一种基本的制皮方法,运用广泛,适用于50 g左右的坯剂制作。

操作时,将下好的剂子撒上薄面,用手压在案板上滚圆,取一个按扁,再用掌根或掌边按成边薄、中间稍厚的圆形皮子。坯皮要圆整,符合品种的制作要求。

3)捏皮

捏皮(图6.2.5)是一种常用的制皮方法,运用较广,一般适用于米粉面坯制皮操作,以生粉面坯之类的品种为主,如南瓜饼采用捏的手法制皮。

操作时,先把坯剂用双手掌心搓圆或揉匀,然后用双手指捏成四周厚薄均匀、内凹的圆壳形坯皮。捏皮的手指要灵活,双手配合要协调,才能既好又快。

图6.2.5 捏皮

4)敲皮

敲皮是用一种比较特殊的使用工具进行敲制的制皮方法(图6.2.6),常用于一些地方风味特色品种的制作,如鱼皮馄饨等。

操作时,用敲皮工具(面棍)在坯料上轻轻敲击,使坯剂慢慢展开,成坯皮状。敲皮时用力要均匀,不可重击猛敲,皮子才能平整、厚薄均匀、符合要求。

图6.2.6 敲皮

5)摊皮

图6.2.7 摊春卷皮

图6.2.8 春卷皮

摊皮是主要用于浆、糊状或较稀软的面坯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制皮方法,需要借助于热能锅具,一般不需搓条、下剂。将和好的面糊直接进行摊皮,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分坯的过程。摊皮时,除了手法、动作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外,还必须掌握好火候。锅具宜选用平锅或不粘锅。制作春卷皮采用的就是摊皮方法(图6.2.7、图6.2.8)。

6)压皮

压皮一般用于没有韧性的坯剂或面坯坯料较软、皮子要求较薄的特色品种的制皮。坯剂一般较小,如用澄面制作虾饺,就是运用此方法进行制皮。具体操作方法:将坯剂先用手略摁一下,然后右手拿刀,放平,压在坯剂上,适当用力将坯剂压成平展、圆整、厚薄大小适当的皮子。

由于制皮的工具很多,形成的品种也很多,往往一种品种就有一种制皮工具,而每一种工具,又有各自的操作手法和技巧,所以想学好制皮技术,首先必须学会使用这些工具的基本动作和方法。

6.2.2 上馅

1)上馅概述

上馅与包馅面点品种的口味和风味的形成关系极大。熟练掌握上馅技术,才能保证品种的成形及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只有理解了上馅的意义,掌握各种上馅的操作技术,制出的包馅面点才能合乎要求。

(1)上馅的概念

上馅又称打馅、包馅、塌馅等。根据制品的不同,上馅方式、手法动作也各有差别,统称为上馅技术。

(2)上馅的3种形式

上馅是制作包馅面点品种的一项操作技法,运用非常广泛,为中国面点的一大制作特色。馅心的形式主要有内包馅、混合馅、外沾馅3种。

(3)常用的上馅方法

常用的上馅方法有包上法、拢上法、夹上法、卷上法、滚沾法、挤注法等。

2)上馅技法

(1)包上法

包上法(图6.2.9)是一种最常用的上馅方法。根据品种的不同成形要求,如无纹包裹成形、捏边折合成形、卷边包合成形、提褶包捏成形等,上馅的数量、部位和方法也都有不同。如制作水饺类面点,常用包上法上馅。

图6.2.9 包上法

包上法品种,一般都将馅心上在坯皮的中间部位,不能偏、漏,否则会影响成品的成形及其质量。捏边折合成形类品种,馅心要上得稍平一些,这样便于坯皮的折合成形;提褶包捏类品种,上馅要求居中、不沾坯边,否则会影响成形,造成偏馅、漏馅等现象。

(2)拢上法

拢上法上馅时的操作常与成形同时进行,如烧卖类面点上馅,用手将坯皮拢住即成(图6.2.10)。

图6.2.10 拢上法

(3)夹上法

夹上法(图6.2.11)是使馅心在成品、半成品中层间隔,以坯皮为依托,形成间隔层的一种上馅方法,制品如三色糕、千层糕等。

图6.2.11 夹上法——夹沙糕

夹上法,没有一定的手法要求,但夹馅必须厚薄均匀、平展,规格数量要适当,多层次间隔,更须掌握操作要领。

(4)卷上法

卷上法(图6.2.12)是将坯料先擀制成片状,抹上馅心,然后卷拢成形的一种上馅方法,可用于蛋糕卷、黏质卷糕等面点的上馅。要求上馅平整、厚薄均匀、分量适当。

图6.2.12 卷上法

(5)滚沾法

滚沾法(图6.2.13)是一种特殊的上馅方法,常与成形方法连用,亦即上馅与成形一次完成。如北方的元宵、驴打滚等,就是用此方法上馅。根据品种的不同要求,有的馅上在坯料的里面,有的沾在外面,前者如元宵,后者如驴打滚。

滚沾上馅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品种的形态及产品的规格质量。操作时必须做到方法正确、手法灵活、分量准确、大小一致,符合质量要求。

图6.2.13 滚沾法——松花糕

(6)挤注法

挤注法(图6.2.14)是常运用于熟稠馅心品种的一种上馅方法。如四喜饺的装饰馅可以用挤注法进行。运用挤注法时,应注意分量要一致。

图6.2.14 挤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