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拓展]
2025年10月31日
[任务拓展]
掺冻的知识
掺冻,是指在肉馅中加入“冻”进行调制。“冻”又称“皮冻”“皮汤”,是把肉皮煮烂绞碎,再用小火熬煮成糊状,经冷冻凝结而成。通常每1 000 g肉皮放1 500~2 500 g汤水均可制冻。冻可根据熬煮时加入汤水量的多少制成不同的软硬程度,即硬冻、软冻、半硬冻等。
掺冻的方法在南方居多,特别是在江淮一带,一般用于小笼包、汤包等,如武汉的四季美汤包、江苏的蟹黄汤包等,具有卤汁丰厚、鲜嫩味美的特点。
制冻原料通常选用动物的皮,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经加热能水解生成明胶,冷却后立即凝成胶冻状,但在制皮冻时通常选用猪肉皮,因为猪肉皮中胶原蛋白的含量较其他畜、禽都高。由于肉皮鲜味不足,在制冻时如果只用清水(或一般骨头汤)熬制,则为一般皮冻,讲究的皮冻需用制成的鲜汤熬煮,使肉皮冻味道鲜美。
皮冻的制法:先将肉皮刮净油,去毛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略煮一下后捞出,洗净污垢,再放回锅内,加清水,煮至肉皮软烂取出,用刀剁碎,或用绞肉机绞碎,再放回原汤锅内。或选用火腿、母鸡、干贝等熬制,加入姜、葱、料酒,并随时撇去汤中的浮沫、油污等,待汤汁浓稠、肉皮完全呈糊状时,加盐、胡椒粉、味精等调味料,盛入容器中,冷却凝固即可。
馅心掺冻量应根据冻的软硬程度和具体品种的皮坯性质而定。一般是每500 g馅料掺冻300 g左右。水调面团、嫩酵面等,掺冻量可多一些;发足的酵面作皮坯时,掺冻量应少一些,否则,卤汁被皮坯吸收后容易穿底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