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角色缺失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父亲被认为对孩子一生有下列影响:父亲更爱与儿童玩闹;父亲对儿童的推动作用更大;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父亲对儿童的约束更多;父亲使儿童更接近社会,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父亲帮助儿童发挥潜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就抚育子女而言,父亲的形象相对于母亲来说,总显得比较暗淡,似乎父爱不如母爱那么重要。然而,现代科学在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发现,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男孩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父亲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父亲角色缺失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可能造成其心理发育的缺陷。
1. 父亲角色缺失与留守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的过程。在孩子眼里,当他进入“性别辨认期”时,最早能分辨的便是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父亲是子女的性别坐标,孩子将父亲所有行为特征视为一个男人所应具备的特征,以后出现的男性形象都会与最早获得的这一男性范例相比较。缺乏父爱的男孩较难在男性的自信与自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他们学习自制和获得满足的技巧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些技巧在男孩长大时寻找友谊、获取学业和事业的成功都十分重要。父亲存在的积极意义对女孩的学业和职业成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能使她们成年后与男性发展健康的关系。
可以说,父亲的很多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身上体现出来,父亲存在于家中的男孩会比父亲缺失的男孩在性别角色定位上表现出较多的男子汉气概;而对于女孩,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未来丈夫的模式。从女孩情感发展来看,她们对父亲的依赖性和爱戴心理往往更强,她们从父爱中获取安全感和特有的保护性心理。另外,父亲身上所具备的勇敢、坚强、博大等优秀品质是孩子所要学习的。
2. 父亲角色缺失与留守儿童智商、情商的发展
父亲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女性富于感情、男性长于理智,这种男女差别使父母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有着先天的差别。一般来讲,父亲有较丰富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较深刻的理解与判断力以及善于探索的精神,这些无不对开阔孩子视野、发展认知能力与创造力起着独特的作用。父亲大多通过游戏来影响孩子,如与孩子扭斗、呵痒、举高旋转等,父亲这种带有粗野风格的玩闹,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情绪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孩子获得激烈的积极情绪体验;学习在情绪激昂时如何理解他人的暗示;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情绪保持在有利于游戏开展的理想状态。
研究发现,凡是与父亲相处机会更多的孩子,其智力水平更高,男孩尤其如此。这是因为父亲在和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常和孩子共同操作,共同探讨,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