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亲子沟通技巧
如何做好亲子沟通呢?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感觉父母就在身边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即使父母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应该尽可能地和孩子保持经常地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恰当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曾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父母是这样和孩子沟通的,每天固定时间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孩子的衣食学习,并且每周跟孩子深入交流一次,帮助孩子整理遇到的问题,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做人的道理。另外寒假、暑假也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生活。有空带孩子出去走走,增长见识,拓展视野,让孩子在广泛的空间内懂得更多。这样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几年来,父母不仅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和孩子的情感深厚,促进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这个孩子也一直活泼开朗,表现优异。
2.父母要提升自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理想的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父母应该认识到子女也是独立的个体,要以平等的方式同他们交流,让子女享受到充分的民主。特别是,父母要注意与子女沟通的方式,尽量避免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
另外,父母要慎用家庭惩罚,把握好教育时机。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使用严厉惩罚往往导致孩子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通常是在奖励或惩罚之后。受到奖励后,孩子的身心倾向于肯定,最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受到惩罚时,一种情况是因惩罚而产生消极的甚至对抗的情绪,此时不及时疏导,就可能潜伏不良后果;另一种情况是,孩子“锐气顿减”,显得格外顺从,这就给父母提供了谈话的机会。因此,提倡父母在惩罚后,要做好相应的善后措施。
3.加强父母和抚养者的沟通,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抚养者是留守儿童的直接管理者,抚养者的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发展。父母和抚养者经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助于双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促使监护任务的落实,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经常交换意见,不仅能了解孩子在家的行为动向、思想意识,而且能让老人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发现问题,双方还能及时梳理,商讨出更适合的教育方法。如果和照顾孩子的亲戚朋友经常交换意见,则能更了解孩子的状况,还能让抚养者明白父母的教育意愿,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4.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建设健康的亲子关系,不仅是子女与父母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灵健康发展多做贡献。首先,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师,为全校老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其次,建立家访制度,开展各种活动,如开设家长课堂、家长论坛、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一些与孩子相处的策略。对家长及抚养者进行培训,使其端正教育观念,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探索并推广好的教育经验。最后,组建留守儿童同辈辅导小组,在小组的交往和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焦虑,讨论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形成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为了建设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俯下身来,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多欣赏孩子的优点,适当地运用惩罚,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同时也需要从多种渠道掌握一些与孩子相处的策略。满足孩子正当的要求,给予发表意见的权利,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做到了解他们的心声,出现心理困惑时及早疏导,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