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动程序
1.活动一:兔子舞。
在舒缓的音乐开场后,播放《兔子舞》的音乐,带领大家跳兔子舞。先跳单人舞,解放四肢,以肢体解放来放松心理;然后跳集体舞,以肢体接触引发心理触动,使大家尽快熟络起来。
2.活动二:叩问心扉,娓娓道来
(1)活动目的:找到亲子关系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解决。
(2)活动操作:①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如《催眠曲》《梁祝》或其他轻音乐。②每人发一张卡片,让大家自由联想童年的经历,特别是与父母相处的经历,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悲伤的,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让自己放松,并寻找最舒适的姿势,注意在联想过程中记录关键词句或片段。③思考刚才回想的经历与现在自身的不足之处有哪些关联的地方(主要是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不开心经历;对日常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可以等到活动结束后再自行分析,如有需要,可以联系组长或其他组员寻求帮助)。④分享刚才自己思考时的感受和发现(此时,可能会有成员情绪失控或压抑,要善于引导)。⑤总结和回顾。老师:“各位同学,我知道大家此时都回想起了自己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与父母关系不佳的根源也正在于此,没有经历过伤痛,就不会有破茧而出的美丽。所以,请大家不要畏惧。可是,我们也有必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会不满,可能就是因为从内心深处,我们还是渴望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3.活动三:当我小时候
(1)活动目的:帮助成员回顾幼年的生活和经历,重新认识并澄清自己与父母、家庭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
(2)活动步骤:①成员按小组坐好,领导者给每个小组发一盒彩笔和油画棒,每人发一张白纸,命题绘画,题目为“当我小时候”。②让成员回想小时候住过的地方、读书的地方、家里的人、周围的环境、平时所做的活动等。③画完后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逐一向其他人介绍画的内容:“我画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画这些?画上有没有爸爸妈妈?他们在哪儿?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帮助成员重新了解并澄清与家人,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④老师要对同学们在联想中触发的情绪非常敏感,及时给予支持和处理,避免因此给成员带来的伤害。
4.活动四:我所了解的父母
(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重新整理并加深对父母的了解,用感恩的心对待父母,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2)活动操作:①活动成员按小组坐好,领导者给每位成员发一张“我所了解的父母”练习表。成员填写完毕,以小组为单位,每位成员依次分享自己对父母的了解。要求成员认真填写。②小组交流之后,请成员思考:对于父母了解多少?这些信息是怎么了解的?哪些信息是不知道的?如果对于父母非常了解,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对于父母不太了解,那是什么样的感受?③做完这个练习,分享感受是什么。
5.活动五:空椅宣泄,不合理信念大对抗
(1)活动目的:宣泄亲子间负面情绪,对抗不合理信念。
(2)介绍空椅疗法:以一张空椅子象征引发参加活动的同学创伤性经历的父母、他人或其他任何有积怨的人,面对空椅把心中的不满宣泄出来,或质问或埋怨或不满,甚至可以把椅子打翻。
(3)宣泄过程:把这一周积压的所有负面情绪大声地宣泄出来,并提醒大家不要有所顾虑。宣泄完毕,老师抚摸或轻拍组员肩膀,帮助其平复情绪。
(4)老师引导:“请大家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其实,大家能把自己心中的话表达出来,已经很勇敢了。但是,我们还要更勇敢,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怨恨的这个人,恰恰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最需要的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不愉快的回忆,可是,正是因为我们在乎,才会有被伤害感。”
(5)不合理信念大对抗:写出自己对父母的需要,要真实、具体、全面。介绍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类型: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明白这三种信念的内涵和外延;仔细比照自己刚才写下的对父母的需要,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又属于哪一种;介绍理性情绪疗法与不合理信念辩驳时的“黄金原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别人;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驳,站在父母的角度、立场分析,在一场心理冲突中成长。
(6)结束语:“通过宣泄和辩驳,大家内心的心理冲突已经很明显:需要父母与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本次活动,大家把自己的心结打开,并从父母的立场上懂得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我们学会辩驳,学会体谅父母。而面对那些不合理信念时,我们也要善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