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敏感的晶晶
“晶晶,到你了,来一个哦。”
“我不会……”
几个小伙伴围坐成一圈,坐在草地上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每到这个时候,晶晶最怕道具传到自己手中,因为她觉得当众在同学面前表演节目简直能要她的命。在大家的一再鼓励下,晶晶忸怩地来到操场中间,低着头唱了几句,声音很小,脸早就红得像苹果。“真丢人,为什么我不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呢?我真差劲,什么也做不好。”晶晶心里难受极了。
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到现在五年级,晶晶基本上没有在同学面前自信地展示过什么,除非特殊情况,每次让她当众表演的时候,晶晶都会说“我不行”“我不会”之类的话。有同学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作“不行晶晶”。“不行晶晶”总是低着头,背驼得像个小老头儿,说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即使晶晶知道怎么做,上课期间也从来不敢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校园里走路,晶晶也是经常低着头,不敢主动和同学打招呼。
晶晶是个留守儿童,她一直是个文静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本来,她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家里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在她8岁时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她跟姨妈一起生活。本来以为是短暂的寄宿,可是这一住就是好几年。姨妈和姨夫对晶晶的教育比较严格,也经常会唠叨晶晶这没做好,那做得不行。慢慢地,晶晶越来越拘谨,越来越不自信,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被指责。晶晶还发现,越害怕自己不行,就真的越来越不行。“姨妈姨夫是不是不喜欢我呀,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住在这里啊?”想着想着,晶晶越来越伤心,又联想到自己前几天洗碗时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姨妈是不是在生气啊?她一定是讨厌我了。”晶晶的心里很不自在,有时候会一个人在被窝里哭泣,姨妈和姨夫发现晶晶情绪不对,主动和她聊天。
“晶晶,你最近怎么了?总是闷闷不乐的样子。”
“对不起,对不起姨妈,我不是故意的,前几天把碗打碎了……还有我是不是经常惹您生气?”晶晶战战兢兢地说。
“傻孩子,没事的,姨妈和姨夫怎么会生气呢?你一直都是懂事可爱的孩子啊,让你洗碗是为了锻炼你独立自主的劳动能力,你想得太多了。”
听到姨妈的耐心解释,晶晶的心里舒服了很多,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姨妈和姨夫对自己管教严格是为了让自己更好,没有讨厌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