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改善策略
1.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家长不要在主观意识上忽略留守儿童的自主性,不要总认为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父母要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一天天地长大,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方式,不再像小时候一样简单地服从大人的命令,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因此,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做“独裁者”。遇到事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就算孩子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能一味地批评和否认,而应该耐心地启发孩子,引导其知其所以然,达成共识。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叛逆期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想法很坚持,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要和他们硬碰硬,非要转变他们的看法,那样只会把关系弄得越来越僵硬。只要孩子的抉择不超出已有的能力范围,不对他人造成影响,就可以给予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只有给予他们一定的选择权,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民主的,没有强迫他们做什么事,就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束缚,叛逆的行为也会因此而减少。
3.合理处理孩子的叛逆行为
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又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常常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对父母大吼大叫。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学会冷静地处理,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时气话而大发雷霆,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孩子推得更远。在他发脾气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等他平复心情后再和他慢慢沟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叛逆期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
4.改变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点,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约束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发起“反抗”,所以,当教育方式对孩子没有作用的时候,就要学会反思,结合孩子自身的行为特点,做出改变。
5.建立自我认同感
对于父母来说,留守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他们早已经历过。孩子们在婴儿时期的表现与此简直如出一辙。对于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孩子,父母给予宽容、接受和回应。青春期,父母需要再次接受这样的考验。所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和期待发生了变化,对于12~15岁的孩子,父母们需要找到适合的方法,承受青春期孩子对自己和家庭的质疑、否认、贬低、拒绝,甚至是毁谤辱骂,父母要认识到,眼前这个骄傲暴躁或者冷酷无情的少年,内心其实是无依无靠的,他(她)只是个胆怯害怕的孩子。父母也许会在这些表象面前茫然、愤怒、尴尬,倍感折磨,但是父母坚定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可以提供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留守儿童形成逆反的心理,多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开始反抗。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父母要及时地端正自己的态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把他们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开始学会长大,要给他们机会去锻炼,而不是拉住他们不放手。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让他们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负责任。教育孩子就应该像放风筝一样,只有松紧适宜,风筝才会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