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两人一组。互相为对方揉肩、敲背,创设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规则:
(1)只准动手,不准动口。
(2)注意体验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2.导入新课
观看心理剧,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剧中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短剧①:教室里学生张军(男)与王频(女)正在讨论问题,这时三位同学走了进来,看到此情景,先是窃窃私语,继而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大声说:“呵……你们还蛮亲热的嘛!”听到此话,张王两人触电般分开。
3.分组讨论
(1)异性同学该不该交往?
(2)它对个体身心发展有何好处?
(3)通过讨论,使同学明白:异性间的相互吸引是正常的,适度的异性交往是有益的。①异性交往有利于个性全面发展,使异性间天然存在的性别差异互相弥补。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别气质和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③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处于青春期的个体对异性的向往主要是一种“异性相吸”,是求得心理上和情绪上的接近,而非对爱的渴望。在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个体也可以获得愉快的情绪,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④在自然宽松的环境中,与异性进行集体交往,可以了解同龄异性,增加对异性的认识,为今后更加现实、更胸有成竹地选择终身伴侣做好心理准备。
4.讲授知识
(1)老师讲述“异性效应”。从正反两方面事例入手,进一步说明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异性效应:学校组织春游,第一次男女分席吃饭,男生狼吞虎咽,女生嬉笑吵闹;第二次男女和席就餐,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
5.问题思考
(1)短剧②:文娱委员(女)接到班长(男)一张纸条:傍晚6:00到南湖公园讨论班级活动安排。
(2)观看心理短剧②并思考:剧中班长以这种方式与文体委员讨论班级活动问题是否恰当?为什么?
6.拓展讨论
结合以上两个心理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在与异性交往时还存在哪些欠妥行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异性交往的误区:授受不亲型、轻浮放荡型、害羞敏感型、追逐骚扰型。
7.启发引导
(1)针对上述问题,请学生思考:异性同学应该怎样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2)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异性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性别,广泛交往。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避免“一对一”单独接触。③态度亲切友善,举止自然,落落大方,往来适度。④男生要尊重女生,女生更要自尊、自重、自爱和自强。⑤避免产生误解,如发现误解苗头,要及时澄清。
8.个案分析思考
(1)通过一封学生间通信,练习适度的异性交往技巧。学生来信:“高中二年级时重新分班,我和她相识了。她短短的头发,翘翘的鼻子,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怎么看都像一条鱼,全班同学都叫她‘鱼’。开学发新书,每人桌上一大堆,她从桌上拿起一本书对我说:‘猜猜看,这本是你的还是我的?”“是你的,这儿不是有你一张照片吗?’我指着封面上的一条鱼说。她忍不住笑了,我发现她的笑很可爱。有一次,她生病了,几天没来上课。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浑身没劲,整天发呆。几天后,她来了,我一大早见到她,高兴得嘴都合不上。她却有些生气的说:‘我生病,你居然乐成这样!’这次我没跟她争辩,我太高兴了。渐渐地,我意识到,我喜欢上了她。”
(2)讨论①:如果是你,这时你会怎么做?
(3)讨论②:如果你是“鱼”,你会有什么反应?
(4)讨论③:你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结果吗?
(5)讨论④:你知道他错在哪儿吗?
(6)概括总结。以歌曲《永远是朋友》结束本次活动课。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在这个年龄阶段,应珍视友情,慎对爱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友情比爱情更珍贵。
六、拓展阅读 与异性朋友文明交往
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不可避免与异性交往。如果与异性交往不慎,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苦恼和麻烦,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因此,留守儿童应该树立正确的交往理念,在与异性交往时要坚持自然、大方、文明。如果对某个异性产生好感时,要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战胜情感的冲动。在交往时也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文明礼貌,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高尚风度的人。
青春是一笔不耐花销的财富,中学生要珍惜这段时光,不虚度,不徘徊,不挥霍,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如流不复回,不要拿所谓的“爱情”去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