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逐渐发展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它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儿童少年时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而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自我形象得到良好建立,人就会生活得有信心、有动力,了解和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进一步迈向成熟。
1.自我意识随人生的发展而发展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但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课题,每个阶段都不可逾越,但时间早晚因人而异。自我在人生经历中不断获得或失去力量,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不同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如下表所示。

2.自我发展的三阶段
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期。
(1)生理自我时期。人出生时,并不能区分自己和非自己的东西,生活在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明确做出反应;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人称“我”的使用,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要求自主性),其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其行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2)社会自我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14岁左右)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教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接受正规教育,通过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断地练习、模仿和认同,逐渐习得社会规范,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同伴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等,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道德心在发展。虽然青春期的少年开始积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他们主要是以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因此,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之为“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
(3)心理自我时期。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间,自我意识经过分化、矛盾、统一,逐渐趋于成熟。此时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去认识和评价外部世界,开始有明确的价值探索和追求,强烈要求独立,产生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标的驱动力。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心理自我发展时期,也被称之为自我意识“主观化”时期。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心理自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