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善方法
怎么让小雨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呢?怎么改善小雨的攻击行为呢?
1.强调感受
由于没有学会表达愿望和需求,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感情用事”,让他“控制自己”或者“好好想想”往往是“事倍功半”,这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孩子的情绪通常是情绪第一,行动第二,思考滞后。对小雨这样的孩子要强调“感受”:
(1)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别人都怕你了?
(2)当你打了这些同学后,他们还理你吗?
(3)老师知道你打人后,怎么对你的,你希望老师不喜欢你吗?
(4)妈妈知道后,是不是打你了,疼不疼?讲讲妈妈怎么打你的?
(5)你觉得老师最喜欢班里哪个同学?给我指出来,他坐在哪里?如果同样是被碰了一下,他会怎么做呢?
(6)你想不想让老师喜欢你?让同学喜欢你?成为所有人的“老大”?……
尽可能地通过实际情境,来让孩子明白打人的坏处,而不用很多道理来说明“打人是错误的”。
当孩子有了改变的愿望——“ 我想让老师喜欢我”,“让同学喜欢我,成为他们的‘老大’”的时候 ,就必须给具体可以操作可以量化的行为目标,这里介绍一种常用的“代币法”。
2.代币法
“代币法”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行为疗法,通常对于年龄小或思想比较简单的孩子效果显著。“代币”就是真正奖励物的暂时代替,犹如“小红花” “红五星”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些“代替物”最后才能赢得“三好学生”等奖励。代币物可以是实际的物件,也可以是打点、记分之类的形式,但在具体使用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1)安全,如不要用尖利的东西。
(2)控制数量,不能随意发放。
(3)耐用,免得总要更换。
(4)易收藏,不要太大。
(5)便宜,可以自己制作。
(6)非孩子喜爱之物,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奖品。
“代币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不是立刻就满足他的要求(如:“我不哭,就买玩具”),而是延时满足,需要孩子将行为保持一段时间或重复出现后,再满足。这就易于“习惯”的形成,提高合理行为有意识地反复出现,同时因为有“代币”,也可以使合理行为得到一定的鼓励,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用代币法矫正小雨的行为,过程如下:
现在,让我们对小雨用一下代币法。
“小雨,先告诉我你喜欢什么东西?无论是吃的、玩的,什么都行。”
“火腿肠、肯德基,还有溜溜球、水浒英雄卡。”
“那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件‘说话算数’的事,妈妈和你都按这张纸上写的做,如果你做得好,妈妈就奖励你喜欢的东西;做不好,当然就没有,只是你要知道这是在帮你成为让人喜欢的孩子。”
3.行为指南
(1)“如果别人像这样碰了你(给他当场演示),你没有打他,记1分。”
(2)“如果别人像这样碰了你(给他当场演示),你既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记2分。”
(3)“一天不打人,给一颗红五星。”
(4)“一天不骂人,记5分。”
(5)“老师一天没听到其他小朋友‘告状’,给一颗红五星,再加2分。”
(6)“老师一天没听到其他小朋友的爸妈‘告状’,给一颗红五星,再加5分。”
(7)“得到老师表扬,给一颗红五星,再加10分。”
(8)“能向同学赔礼道歉,每个同学记5分。”
(9)“多交一个朋友,给两颗红五星。”
4.奖赏标准
(1)15分,换一颗红五星。
(2)一颗红五星,奖励棒棒糖一支。
(3)两颗红五星,在班级里表扬。
(4)五颗红五星,给家长通话表扬。
“代币”兑换“奖励”时,可以由孩子自己决定,但不能重复奖励,一旦选择了“一颗红五星,奖励棒棒糖一支”,那这颗红五星就要收回了,就像花钱买了东西一样,拿了东西不可能再把钱要回来。
5.注意事项
代币法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孩子所处的不同阶段灵活调整,要记住:与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毕竟最后的行为实施者是孩子本人。而且一定注意三点:
(1)“鼓励”可以通过给定几个较简单的行为目标(如按时上学)或“预支代币”等形式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千万不可以让所有的行为目标都很难实现,使孩子没有了信心,丧失了尝试的兴趣。
(2)生活中规律性的活动、物质给予不可以变为奖励物,如不改不给吃饭。
(3)合理控制奖励来源,减少盲目奖励,需要家庭的综合配合,有一人随意改变代币规则都可能使代币法无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