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探究

二、问题探究
picture
picture

心理学家对600人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后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3岁时的攻击性行为能有效地预测成年后的攻击性行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错误的。孩子攻击性的强弱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这叫无意识学习,这种学习的状态,到六岁左右结束。因此当发现孩子有打人行为时,父母或孩子的抚养教育者要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科学地进行教育。通过打骂的方式不仅不能纠正孩子的行为,还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打人的“榜样”。孩子爱打人的背后原因很复杂,尤其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或者在孩子小的时候出现了长时间的分离,留守儿童有特殊身心特点,需要家长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

1.抚养者对孩子的溺爱或情感忽视

过度的疼爱或漠不关心都是不正确的爱。前者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蛮横、跋扈的性格,在与同伴交往中恃强凌弱,不能协调同伴间的关系;后者完全不管孩子或者对孩子拳脚相加,使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也用打人来发泄情绪或解决问题。

父母的溺爱和纵容都会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案例中的青青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疼爱有加,特别是妈妈对青青的话百依百顺,无原则地满足她的要求,让其为所欲为。对孩子说的话从不去怀疑,听之任之。幼儿园老师让青青多吃饭,但是青青不理解老师,回家跟妈妈说老师骂她,妈妈却相信了孩子,到学校去“质问”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观点和言行会深深地影响孩子,青青妈妈的溺爱和纵容导致青青出现撒谎、任性、骄横等不良行为。青青之所以要抢乐乐的树叶,也许是因为她对乐乐手里的树叶感到好奇,觉得乐乐的树叶一定比自己的好玩。她要想尽各种办法拿到对方的树叶,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又遇到阻碍时,就会为争夺某样东西而发生攻击性行为,比如踢打对方。

2.留守儿童为了吸引大人的关注

缺乏爱和关注的孩子,喜欢用捣蛋或者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关注。如果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或管教方式粗暴,不能很好地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很容易让留守儿童变成喜欢打人的“野孩子”。案例中的昊昊就是这样,昊昊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而爷爷的教育起到的作用很小,昊昊的爸爸平时疏于管教,而且一旦回家,发现昊昊犯错、就狠狠地教训他,用打骂昊昊的方式纠正他的错误。而教育效果却适得其反,一方面昊昊用欺负小朋友的方式去反抗爸爸,另一方面昊昊用欺负小朋友、激怒爸爸的方式来引起爸爸的注意,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爱的陪伴,使得亲子关系疏远,内心又极其渴望被关爱照顾,所以昊昊也会在爸爸回家的这段时间变本加厉,更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这样能够“吸引”爸爸打他,爸爸打他对昊昊而言是另外一种“关注”。所以,如果昊昊的父母能够耐下心来,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内心的孤独和渴望,给予昊昊足够的爱和陪伴,即使不能在家,也能使用电话、网络等方式及时关心孩子,及时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表达父母对他的期盼,会有效减少昊昊打人等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留守儿童喜欢模仿爱打人者的行为

幼儿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如果抚养者有打人的行为,或者是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模仿,形成攻击性行为。

对于案例中小丽的行为,幼儿园老师一次次帮她建构人际互动的原则,但她依然我行我素。由于她的这类行为常常会侵犯到其他小朋友的边界,自然会遭到小朋友们的反击。挨了打的小丽不知道出手反击,而是吃惊、不解、恐惧、放声大哭,这种状况持续到后来,小丽不敢来幼儿园了。经过调查后确认,小丽的爸爸在家时经常使用这样的方式和小丽游戏。于是,园长找来小丽的爸爸谈话。爸爸说:“我可是从来没有踢过垃圾筐,更没有破坏过别人的工作。”园长说:“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踢了垃圾筐或者破坏工作,而是你的行为方式被小丽吸收了。小孩子无法判断这种行为方式可使用的范围,她只会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其他小朋友,就造成了现在的结果。”

爸爸明白了,在家里改变了行为方式,老师也乘势帮助小丽校正,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小丽的行为方式有了很大改观。孩子不但会吸收家庭成员的不当行为,也会吸收与其长期接触的其他人的行为。

4.电视、书籍中暴力内容等负面影响

孩子观看那些内容充满暴力的电视或书籍,也容易模仿当中的行为。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手机,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很多充斥着暴力镜头,面向儿童的动画片也在传播着暴力情绪。比如《奥特曼打怪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蝙蝠侠》等影片,这些影片里常常会有暴力的动作。特别是男孩子,对动作片和暴力片感兴趣,并且喜欢模仿。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的一些男孩子在观看了武打片后模仿片中的形象,在班上也尝试和朋友“比画两招”。这时候,如果老师不及时加以引导,孩子很可能由开始的好玩发展成为一场真正的打斗。因此大人要尽量限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提供给幼儿的影片避免出现暴力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