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意识
2025年11月23日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和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意识具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对个性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督的作用。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比如,你喜欢自己的外表、能力、性格、家庭背景吗?你满意你自己的成绩和努力吗?你认为别人对你评价如何?他们是喜欢你还是讨厌你?这些问题都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
自我意识的出现首先在于可以觉察到自身的存在,其次在于意识到这个存在是一致的,就是说,意识到所觉察到的表现、特征和所有物是属于一个人的。人本身可以把这些觉察的经验组织起来,这种组织起来的完整的经验就构成了自我。一旦自我形成了,就像戴上了“有色眼镜”,会以自我为基础感知新的知觉经验。
比如甲、乙两个人拥有不同的自我,当他们同时看到丙对他们微笑时,自信的甲认为那是对自己友好的微笑,而自卑的乙则认为那是对自己不怀好意的嘲笑。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自我是自我觉知的、一贯的、一致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会影响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知觉。
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他人的评价,特别是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恋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的态度,也会对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