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概念
2025年11月23日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暴力指包括发生在校内、上下学途中,学校组织的活动及其他所有与校园环境相关的暴力行为,主要表现有:学生之间的暴力、老师体罚学生,或学生对老师施暴,校外人员对校内师生施暴。暴力方式包括躯体暴力(推、打、踢、撞及其他可导致疼痛、伤害、损伤的攻击行为)、言语或情感暴力(威胁、恐吓、歧视性辱骂等)和性暴力(各种形式的性骚扰、性侵犯)。
一般来说,校园暴力原指校园内的学生打架斗殴,等同于“儿童欺负行为”,即承认它是不良行为,单纯起因于双方力量的不平衡而表现出的“恃强凌弱”;换言之,它和其他暴力有别,只是儿童不成熟个性的反映,外在表现为攻击,内在动机却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然而,伴随近年来全球暴力事件的普遍化、严重化,多数学者已认识到:发生在校园或以其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的欺负行为,实质上是暴力的前奏,既然“欺负”是力量强一方在未受激惹情况下,对弱的一方进行的重复攻击,就是一种非社会规范的、对他人的有意伤害。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该欺负行为可演化为有针对性的,不仅破坏教学秩序,干扰他人学习生活,而且导致身心伤害的严重事件。进一步来说,这就是留守儿童犯罪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