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独

(一)孤独

1.留守儿童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产生孤独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意识差。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此时,儿童的社交能力在增强,实践范围在逐渐扩大,各方面能力也在迅速增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感觉自己长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但残酷的现实又让他们心惊胆战。为了摆脱这种矛盾,大多数青少年朋友积极和同龄人交往,增强彼此间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青少年朋友不屑于与同龄人交往,害怕被骗从而转向自闭。

(2)不当的自我评价。有些留守儿童往往自我评价过低,这样产生的自卑心理导致不愿交朋友,从而产生孤独感。而有些留守儿童自我评价过高,在交往中一般表现为不随和、不合群、不尊重他人,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因此,这些儿童也会因缺少朋友而感到孤独。

(3)自我意识比较差。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在留守儿童的成长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诉别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

2.走出自己的世界,摆脱孤独

孤独感会使人产生挫败感,烦躁易怒,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所以,留守儿童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走出自己的世界。具体方法如下:

(1)多和父母沟通。要多了解、多学习成年人的优点和长处,遇到困难,主动向父母诉说。父母的疏通引导对解决问题很有帮助,同时对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大有裨益。

(2)克服自卑。因为自卑而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他人交往,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孤独感。因此,摆脱孤独,先从克服自卑开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让自信冲破自卑的阴霾,与孤独说再见。

(3)帮助他人。帮助爷爷奶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尊敬师长,对长辈有礼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等。给别人提供帮助、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是孩子开心喜悦、丰富心灵的过程。给予比索取快乐。

(4)培养兴趣爱好。学会为自己安排丰富有趣的课余活动,把思想感情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解离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如游泳、打球、跑步等,既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孤独,还可以强健体魄,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