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总结和建议

4.总结和建议

《黄帝内经》在“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有一段总结性的阐述: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我们耳熟能详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出处就在于此。

几点建议:

☆“食饮有节”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不同种类的食物,它的色、性、味都是不同的,要“谨和五味”,食物尽可能地多样化,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各部分(包括五脏)的需要。另外,各种食物都要有一定数量的比例,这就是“有节”。所以,在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这两个基本点上,经典学说和现代营养科学是高度一致的。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起居要有规律,而且要依四季阴阳变化而作调整。如春夏两季是“夜卧早起”,秋季是“早卧早起”,而冬季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所以我们看到,晚上阳气要收的时候是不太适宜外出锻炼的,特别是在冬季,更不要这样。

还有半夜子时,是阳气收敛最深沉的时刻,最好能在子时夜十一点钟之前入睡。从经络学说来说,子时胆经、丑时肝经运行时刻,需要我们很好地熟睡!

☆选择当季的蔬菜和水果

中华民族在实践中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民间俗语。如“春菠夏韭”,意指春天的菠菜,夏天的韭菜要少吃。因为菠菜原来就生长在冬天,菠菜从中医角度讲,有收敛性,冬天吃菠菜,有助于阳气的内收,而到了春天,阳气要生发,再吃菠菜就不大合适了。同样韭菜是生发的,春天吃韭菜有利于阳气的生发,夏天阳气都已发散在外,再吃韭菜就不合适了。同样,“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这个道理。

☆每天吃五谷杂粮饭(50~100克杂粮)

青色食物:小豆(绿豆)。白色食物:小米。黄色食物:粳米。红色食物:小麦。黑色食物:大豆。大家注意,这里的色和我们日常所见的颜色不同。小米入肺,肺属金,为白色,所以说小米是白色食物。同样,粳米入脾,脾属土,为黄色,所以粳米为黄色食物。其余理由也在于此。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主食,选用多种杂粮,能很好地吃到各色食物,对我们的健康会带来很大的益处。除以上几种外,黑米、红米、荞麦、燕麦、大麦、高粱、玉米、米仁等,都可以供我们日常选用。

☆能生吃的蔬菜尽可能生吃

生物体中都有一种对生命极其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可称为生物酶或酵素。在人体中大约存在着5000多种酵素,我们比较熟悉的如唾液中的淀粉酶,还有在木瓜中的木瓜酵素、在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等。这些生物酶或酵素在温度超过47℃就会失活,所以经常生吃一些洁净的蔬菜对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