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常林 敢为国剧自信写春秋

欧阳常林 敢为国剧自信写春秋

欧阳常林,男,1952年12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播出运营者、投资人、出品人、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曾任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湖南电视台华夏电视国际合作公司总经理。现任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华南未来传播创意中心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六届顾问。代表作品:《六个梦》《还珠格格》《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1566》。个人荣获第二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0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出品人称号(2008年),新中国60年有影响的60位广播电视人物(2009年),中国电视剧产业20年群英盛典突出贡献人物称号(2011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吹响了中国文化事业新时代的前进号角,也为未来电视剧创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与电视剧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电视老兵,我从拍摄湖南台第一部电视剧到做制片人、总经理再到台长,从拍剧到选剧购剧,再到策划出品,40多年来一直在为振兴国剧自信、成就影视华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对于如何在电视剧创作中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本领,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在2018年中国电视剧走过60年风雨历程之际,特略作梳理,愿与我辈携手担当,共赴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电视人的伟大使命。

其一,是在学习合作中提升自信本领。在两岸文化交流上,我是最早跟台湾合拍电视剧的人。从1989年拍摄《六个梦之婉君》开始,到1993年的《梅花三弄》,再到1997年《还珠格格》系列,最后到2012年的《花非花雾非雾》。从参与制作开始,到共组主创团队的联合制作,再到以大陆为主的主控。25年里,我跟台湾编剧琼瑶合作了19部电视剧。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质量、影响来说,都堪为两岸影视交流合作之最。特别是《还珠格格》,这是中国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之一,火遍了大街小巷,创造了全国电视剧的收视率纪录,在全亚洲范围内也创造了各种“收视神话”。在香港,亚视播出《还珠格格》后,第一次打败了在香港位居收视率榜首已经30年的香港无线台。2002年登陆韩国,晚上11点播出,打败了韩国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韩剧,成为当年的收视之王。2007年,美国国内电视台还首次在美国放映了英文版的《还珠格格》。而这种合作对湖南台电视剧发展的意义是巨大的。刚开始合作时,大陆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电视剧买卖市场没有形成。我们把市场化的电视剧生产流程、创作理念、商业文化全面引入大陆,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类型剧,影响了整个影视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其二,是在市场拼搏中强壮自信体魄。我还是国内最早创业市场化影视公司的一批“老人”之一。1992年,我通过找银行贷款创办了华夏影视公司,还在央视梅地亚宾馆租了一个房间当办公场所。那时还没有上星电视台,也没有电视剧买卖的市场交易,所以也就没有影视公司,更别说民营影视公司。国内做剧主要是电视台自制,例如改编四大名著的中央电视台国家队,例如聚集了郑晓龙、冯小刚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等。然而,先驱很容易成为“先烈”。一开始,我们拥有的大陆版权卖不了播出权,就只好靠省钱来赚制片费。为了靠省钱赚钱,我通过湖南老家常德的一个同学,买下了一部快要报废的邮政车,然后改造成为餐车,跟着剧组开到了北京。公司几个名牌大学生常常做着为剧组看马管马、买票接待、买菜做饭的事,所以我们自己开玩笑说:“北大的马夫,武大的票夫,中大的伙夫。”直到华夏影视公司拍《两个永恒》,大陆才开始有电视剧买卖,于是我们去经济发达的广东卖了播出权。而正是我们提早迈出这半步,决定了湖南台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化发展道路上领先了半个身位。

其三,是在实战磨炼中培养自信队伍。我跟琼瑶合作时就提出,能不能以大陆为主拍摄一部符合大陆观众需求的电视剧,主演得有大陆演员,导演等主创团队也要有大陆团队,我们可以投资钱。我就是想用自己创作的电视剧,来改变整个大陆的市场,不断壮大我们的影视人才队伍。所以,《还珠格格》系列有大陆主演赵薇、周杰和大陆导演李平;我和琼瑶合作的武侠剧《苍天有泪》,导演也是我们自己公司的李平,女主角则启用了刚刚大学毕业的大陆女孩蒋勤勤;而在《还珠格格》的同时,我们还以大陆团队为主制作拍摄了最早的青春偶像剧——范冰冰、李冰冰主演的《青春出动》。在《还珠格格》系列走红,并引领大陆电视剧偶像剧风潮之后,我们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探索“叫好又叫座”的正剧。于是,以华夏公司的制作团队为主力,我们以自有编剧、导演、制片人,先后创作了《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等为代表的接地气、说人话、受欢迎的主旋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最开始源于我对当时教育现状的不满,所以想做一部毛主席读书学习时期的电视剧,谈谈老师该怎样教书育人,学生该怎样读书成才。开始一个编剧写了一稿,我不太满意,之后导演龚若飞找来了没有编剧经验却很有才华的黄晖,这一稿我还是不满意,觉得有些“假、大、空”,于是把《还珠格格》的剧本提供给他。后来,《恰同学少年》这部超期拍完的剧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达到了5.26%,破了中央电视台年度收视纪录,成了一时之潮流。

本人毕生致力于电视剧创作领域,虽然留下不少遗憾,但余生尚有伯乐、人梯之愿,深信“高原”之后必有“高峰”,民族文化复兴指日可待,中国电视剧品牌定将为之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