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松 真心铸就“鲁剧”匠心

吴雪松 真心铸就“鲁剧”匠心

吴雪松,男,1971年1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出品人、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任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部副主任,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代表作品:《大染坊》《闯关东》《知青》《老农民》《青岛往事》。作品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十四、二十七、二十九、三十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二十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制片业优秀电视剧奖,第十九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奖。

1994年我来到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山影制作的前身)参加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影视剧制作开始向市场化转轨,那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年代,大量的剧集创作立足于观众的喜好和口味,电视剧创作有了市场机制的介入之后,其面貌也焕然一新。如今我入行已有20余年,在这20年中,我见证了中国电视剧行业的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大时间跨度的回顾对我个人而言未免觉得空泛,尤其在当下“资本”“产业”等词在业内口口相传的语境中,我突然十分珍视自己对于电视剧创作的那种原始热爱。如今看来,也正是这份初心,一直激励着我在电视剧行业不断进取,依然对创作完成一部好的作品抱有满腔热情。

我以“手艺人”的身份进入这个行业,也是通过剪辑的方式逐渐与电视剧艺术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剪辑工作在遵循既有的镜头语言与方法之外,更多值得玩味的就是剪辑的“分寸感”,那种以帧作为精准刻度的快感捕捉,也让我重新构建了对一部作品的审视角度。当一部完整的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回想着作品里的每一帧图像都与自己的工作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种满足感久久难以忘怀。正是与剪辑台共度的那段光辉岁月,激发了我对电视剧创作的无限遐想,我觉得这个行业值得我为之奉献终生。

根据工作安排,我在完成行政管理、剪辑业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担任制片人工作,这一干又有了十年的光景。在此首先要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对于每一个项目我也都投入了最大的创作热情和审慎的艺术态度,相信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期待。“鲁剧”品牌的崛起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这之前经历了近40年的风雨兼程,当“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传遍天下的时候,说明“鲁剧”不仅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这其中离不开编、导、制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而有效的制片管理又是一部影视剧完美运作的核心,制片人身处其中,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各部门的功能、演职人员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唯此才能保证一个项目顺利走到胜利的终点。

分寸的拿捏是难点。说白了,制片人绝不是高高在上的职务,这只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我以制片人的身份开展所有工作,也从没有舍弃自己作为一名一线创作者的身份,这可能是源于我“手艺人”的出身吧。我对所谓的“资本”没有更多的偏好,我更看重如何将所谓的制片人的“权力”有效转化为优质的作品予以呈现,因此在十余年的制片人生涯中,除了在“资本”把控的环节上尽职尽责地发挥制片人的作用,我更愿意在一线的创作当中做最大程度的努力。

200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作一部全面展现知青群体电视剧的要求。面对此前从没有创作者有胆识、有气魄把“知青”这两个字放在屏幕中央的创作现实,我积极协助编剧梁晓声和总导演张新建进行《知青》剧本创作和修改;作为执行制片人,带领剧组辗转七省十地市,前期拍摄历时七个月,行程17000多公里,安全高质地完成了剧中暴风雨、山火、泥石流等多种灾难性场景的拍摄,在投资规模、拍摄周期和拍摄难度上创造了山东电视剧拍摄史上的一个纪录。

2012年,青岛市委宣传部牵头策划创作一部反映近代青岛历史风貌的电视剧,我身兼制片人和剪辑指导的双重重担,克服重重困难,与剧组全体演职员共同努力,完成了电视剧《青岛往事》的制作,真实再现了青岛开埠时期的社会风貌,反映了第一代青岛移民的创业之路,展示了青岛的城市文化底蕴和青岛人的拼搏精神。

2013年,我接受了电视剧《老农民》的创作任务,但是开机不久,国家对播出政策进行了调整,为了赶在“一剧两星”播出新政实行之前完成该剧的播映,作为制片人,我带领剧组全体人员争分夺秒赶抢进度,确保了该剧于2014年12月22日在山东、北京、河南、黑龙江卫视的顺利播出。该剧播出后,被专家誉为“新中国建立后首次用全景式视角为农民树碑立传的作品”,不仅中老年观众喜欢,年青一代也在网上纷纷点赞,这说明该剧的艺术品质是过硬的,我们并没有因为创作时间的压缩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水准。

如今我们的新剧《大运河》已经开机,正处于紧张的拍摄当中。回首筹备初期,我笃信“用脚步创作”的方式,带领主创部门深入运河沿岸进行必要的采风和深入的采访,尽量将运河的原始风貌和独特的生活风味做最大程度的还原,我与主创人员坚信,这又将是一部不负众望的精品佳作。

现如今,我作为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不仅要对每一个参与制作的项目负最大责任,同时也要在项目的遴选上下功夫,我继承了山东人踏实肯干的骨血,也将我秉持的工匠精神告诫每一个员工。资本的运作方式有无数种可能,但是作品最终呈现的品质永远是立足于这个行业的根本。我不曾放弃过对电视剧品质的追逐,就像我从未忘记自己对切实创作最原始的热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