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涛 从《我们的爱》谈对影视行业发展的思考

曾雪涛 从《我们的爱》谈对影视行业发展的思考

曾雪涛,男,1966年4月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播出运营者、制片人、发行人、编剧。曾任厦门电视台影视频道总监,厦门广电集团影视中心主任,厦门广播电视节目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强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现任厦门大洲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洲华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制片人的代表作品:《幸福的眼泪》《神医大道公》《千山暮雪》《我们的爱》《追逐墨尔本》。担任编剧的代表作品:《大英雄郑成功》《海峡的诱惑》。作品荣获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九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电视剧《我们的爱》是我最近制作的一部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该剧是由靳东、童蕾、潘虹等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以事业瓶颈、孩子教育、婚姻危机、婆媳矛盾、学区房等现实问题引发共鸣。通过普通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与人物的成长蜕变,为观众献上一场堪称“教科书级”的家庭生活启示录。该剧取得CSM52城市卫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佳绩,让阔别已久的亲情剧再次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区别以往现实主义亲情剧里单一的情节设置,该剧以“维系家庭情感”为线索,全景式覆盖了“凤凰男”“孔雀女”“假离婚”等诸多热点话题,已达到真正的写实、接地气。

该剧是现实主义题材,是近年来古装玄幻、青春言情中的“一股清流”,很多制片人担心市场接受度的问题。选择这样的题材,坦白来说我是被剧本本身打动了。第一次看到这个本子最打动我的是普通中国人如何维系家庭情感,维持情感是一个技术活儿,但是这个技术活儿却是现在的中国人身上都缺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节奏随之加快,人们大都处于忙于生计的状态,许多压力和情绪得不到抒发和舒展,而出轨、虚荣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困境把原本好好的家庭打成了一盘散沙,生活中从语言、行为开始全是负能量,这就把原本喜剧般的生活,都搞成悲剧的结局。看过电视剧《我们的爱》之后,观众都为许光明和丁雪的遭遇唏嘘不已,而由他们的遭遇所透射的种种问题也时刻警醒着世人:生活中会遇到诱惑和挑战,但不能迷失了方向,毕竟人生不能重来。

关于电视剧演员的选择及思考:很多电视剧制作方会把演员的人气作为唯一考虑,而我认为演员的合理搭配才是最重要的。演员的人气、知名度是一个方面,因为一部剧如果没有一个知名度高和话题性强的演员,播出平台对这部剧是不会感兴趣的。但同时,演员是否适合这个角色,是否能够完美地诠释人物,对手戏演员之间是否有火花,这些才是确定演员的关键。我认为选择合适的演员才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早年当过编剧,还做过电视台频道总监和节目部主任,严格来说我是影视行业的一个老兵,30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跟上形势,努力做到不放弃,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新技术,了解观众的观影需求,为人民制作优秀的影视作品,反映现实生活,提倡正确的价值观是影视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创作底线。

现在很多剧所描写的人物好像离我的生活情感太远了,它很难打动我,可能还是有代沟。文艺作品分两类,一类作品是写人的梦想,另一类作品是写人的影子。而不管哪一类作品,归根结底还是要直抵“人”心。现在大多数IP言情剧也是要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就是玄幻剧也要有真实的历史投影,否则人物、故事和情感哪能立得住?并不是说现在的大IP不好,每部剧只要出来了都有它的可行性。但据我的观察,凡是在市场上影响广泛,在社会舆论层面引起热烈讨论的,都是根植于人心的,有现实意义的,真情实感能引起观众心理共鸣的,无论是玄幻剧、历史剧、年代剧,还是古装剧、现代剧,最主要的就是要塑造一个能立得住的典型人物,讲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展现一段人人都感同身受的情感。好看的电视剧就是让观众看了一集就能记住里面的人物特征,真正成功的电视剧都是在茶余饭后能引起人们讨论话题的。好剧,一定是在很大程度上与百姓产生共鸣的作品。不论题材,殊途同归。

电视剧还有一大功能就是社交功能,大家一定是去追具有热门话题的剧。老百姓追剧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把讨论电视剧当成了社交的一部分,可见电视剧已成为我们中国人一大日常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说到娱乐,就不得不提寓教于乐,我们做的电视剧,不仅要给看剧的观众带来欢笑,也得引发思考。这思考是立足于故事的,是观众看了剧中人物自行产生的思考,这也就是我们戏剧艺术最动人的地方。我们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这人物真实了、可信了、可爱了,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自身了,也就产生了共情。

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一个传媒把关人,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看电视剧的,不仅有中老年人,更有年青一代。中国的影视行业经历了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已经成熟壮大起来,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此时正面临转型期,面对着新的挑战。网络平台的兴起,年青一代话语权的壮大,观众群体收视习惯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敦促我们创作者做出相应调整,顺应时代发展。但是我相信,不管时代怎样发展,观众的诉求不会改变,仍然是需要真情实感、反映现实、制作精良、引发共鸣的好作品。未来在挑选剧本上,一定程度上我还是更认可现实题材的剧,我觉得这个时代可能更需要一些勇敢地直面真实生活的东西。这几年,我对于描写人性的内容更加情有独钟,因为扎根生活才能回归本质,无论什么时代,最需要的始终是现实主义作品,尤其是电视剧这种深入千家万户的大众媒体更需要贴近生活。

我还是两岸影视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2010年6月,我担任总制片人的电视剧《神医大道公》赴台湾拍摄,这是两岸正式实施影视合作后第一部由两岸合作投拍的电视剧,并在中央电视台和台湾民视播出。同时该剧也是大陆第一部公开赴台取景拍摄的电视剧,剧中宝岛风光与大陆胜景变幻交错,巍峨高山与碧海椰影交相辉映。该剧所展现的保生大帝的信仰是中华民族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厦门海沧,后随闽南渔民传到台湾。保生大帝的信仰体现了闽台普通民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中华文化慈善和追求正义的民族精神在台湾的发扬光大。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赴剧组视察,肯定此剧在涉台影视宣传方面的成功实践,赞赏该剧对两岸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顺应新形势,打开新局面,将更多的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电视剧奉献给广大观众,是我这个“影视老兵”的愿望。相信这不仅是我的愿望,也是我们影视行业乃至所有艺术从业工作者的初心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