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益 坚持生产“又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作品——剧作高水准、表演高水准、制作高水准
曹华益,男,1964年9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出品人。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代表作品:《你是我兄弟》《悬崖》《父母爱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大丈夫》《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白鹿原》。作品荣获第二十七、二十九、三十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二十六、二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十八、二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第九届全国十佳电视制片优秀电视剧奖。个人荣获第十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出品人称号(2014年)。
电视剧制作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生产,利润高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可能“打短线”“赚快钱”。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还是要有一点能耐得住寂寞的本事、老老实实做事的理想。我自己的感受是,如果作品能给观众带来快乐与美感,一定能取得市场的回报和赞誉,作为一个从业者,也一定能获得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存在感。
我们公司在电视剧制作方面比较成熟,流程也比较完善。在决定投资拍摄开始之前,我们会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市场调研、预测,不会打无把握之仗。正是由于电视剧投资过热,才导致很多电视剧生产的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的怪相。很多公司进入这个行业,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希望能尽快赚到钱,跟风、重复,戏的质量无法保证,很多电视剧卖不出去也不奇怪。我们一直要求生产“剧作高水准、表演高水准、制作高水准”的三高作品,要不就不拍,要拍就力求让每一部戏都成为经典,市场的反应我们无法预测,但是主观方面要尽最大努力。
剧本是一剧之本,电视剧能吸引观众的根本还是故事,因此,关键是找到讲故事的高手,讲述能吸引人的好故事。尊重剧本在电视剧制作中的作用,也就是尊重艺术规律、文化产品的规律。培育一个好剧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可能走捷径。
比如,《辣妈正传》的编创者就是在写、在演自己的生活。编剧创作剧本花了三年时间,实际是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主演孙俪晋升为母亲,与角色经历的人生阶段刚好一致;导演沈严是杭州人,对于故事发生地上海的海派文化和都市气质很熟悉。电视剧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给观众带来养分、温暖和美好,而不该强化负能量。这部剧讲述了一个“不靠谱”的妈妈如何成长为合格母亲的故事,主题是人的成长。女主角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观众是在与她一起经历生活的磨砺中,接受了她的成长和变化。剧本没有说教,也没有理念先行,符合戏剧法则。对于这些生活中的波折、磨难,编剧用一种生动轻松的方式来处理,叙事节奏比较快,尤其适合年轻观众的观看习惯。
《辣妈正传》虽然拍摄和制作时间不算长,故事也不复杂,但剧本就写了三年,修改打磨了数遍。作为一家民营公司,我们没有强势的传播平台,只能脚踏实地依靠作品的含金量。现在已经进入“多屏时代”,影视作品的播出媒介花样迭出,但人们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始终是一致的,优质内容也永远是稀缺资源。所以,影视制作机构只有不断提供一流的内容产品,才不会被市场淘汰、被观众抛弃。
再如,《大丈夫》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故事核,老少恋、姐弟恋都不新鲜,但编剧确实很好。最初我们确定了一个方向,然后就找来李潇签了合同写大纲、分集,很顺利,写得也很好,但看不出什么特别大的功力,后来她一口气交了五集剧本,我一看就彻底折服了,感觉淘到宝了,内心就把《大丈夫》列为公司的重点项目。这么说吧,《大丈夫》已经武装到牙齿了——我不知道这样形容准确不准确,但是它在各方面都是无所不用其极,创作上、商业上、风格上,都非常饱满,“饱和度”是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特点。其实很多职业编剧不愿意在一部戏上放太多东西,因为害怕被“掏空”,创作上都还有所保留,而这部剧不是,不管是人物、情节、情绪、情感、冲突,都非常饱和。其次这部剧的人物、情节、台词、冲突上都是相当匹配的,“契合度”很好。很多电视剧有了一个概念或者关系,就开始各种穿凿附会,元素随便堆砌。《大丈夫》人物关系说新不新,情节冲突也并不罕见,但所有情节都是贴着人物关系走,所有台词都是角色赋予的,这才是真正的好剧。
其实我做电视剧的年头并不长,我是坚决信奉内容为王的,是内容为王的信徒——这种理念我贯彻得非常极致与透彻。我做影视之初,就是从抓选题、抓项目、抓编剧着手。最开始就是跟都梁老师、王宛平老师、彭三源老师、赵冬苓老师、杨健老师合作,这些人都是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名满天下的编剧。对于这些知名编剧,一般我先看他们的作品,然后再去找他们谈一些他们擅长的选题,所以跟这些老师合作都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觉得我对编剧的尊重就是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们的作品。有了好的本子,就要找合适的导演、合适的制作团队、摄影、美术、造型、灯光……这些实际上是二度创作,是再现剧本,我们尽量不给剧本减分,最大程度还原剧本。这也是一种经验,我在编剧写剧本之前,都会跟他们讲,他们心目中主要角色的演员都是谁。这样我们也方便操作,像《大丈夫》里的韩童生、王志文都是最早就确定了的。这样的好处就是,编剧写作的时候心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行为、台词、习惯动作、表演风格都有演员的印记,这样作品出来之后演员也比较容易被打动——他们一看就想:这非我莫属啊,写的就是我。命中率很高。
我觉得电视剧的创作是三度创作,以编剧为主的剧本创作阶段是一度创作,这里面可能导演要介入,有时候可能演员也要介入,策划人、剧本、制片人大家都要介入;写完了之后交到导演手里,开机以后是二度创作,这时候主要是导演和演员之间为主体了;拍摄以后后期创作,后期制作是三度创作,这时候主要是以导演、剪辑、音乐、制片人为主。主要是这三度创作,剧本创作是基础,是一切的基础。
我一直坚持我们要拍摄制作“又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也就是雅俗共赏的戏,市场上也叫好,大众口碑也好。“叫好”是第一位的,这就是精神产品特质。但雅俗共赏的东西最难做,所以我想要攻克它、掌握它,这样我们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