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芯 每一部作品都努力实现与大众心灵上的共鸣
丁芯,女,1963年8月生。投资人、出品人、制片人。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常务理事。代表作品:《夜幕下的哈尔滨》《别了,温哥华》《北京青年》《老有所依》《青年医生》。个人荣获第七届全国电视制片业优秀出品人称号(2008年),北京广播影视奖节目创优先进个人奖(2009年),澳门国际电视节优秀电视制片人称号(2010年),全国十佳电视出品人称号(2010年),乐视网电视剧金牌制作人称号(2011年)。
1998年,我成立了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开始以出品人和制片人的身份继续着自己钟爱的电视剧事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大量涌现,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日渐繁荣,然而电视剧生产水平良莠不齐,很多作品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机。我与整个制作团队虽然对自己的制作水准很有信心,但未雨绸缪也进行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顺应市场,生产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电视剧;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不断创新,大胆尝试,走一条与众不同的“精品路线”。“商业剧”“精品剧”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实现雅俗共赏。
2000年,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为背景的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问世,唯美精致的画面、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带给了中国的电视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开播之后受到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不但引发了30年代的复古风潮,更是让孙红雷、陈坤、陆毅、周迅、李小冉、罗海琼等一批年轻偶像迅速走红。当时很多媒体纷纷争相报道该剧播出之后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称《像雾像雨又像风》不但打破了大陆生产的电视剧不能在台湾三大主流电视台播出的陈规,登陆台视黄金档播出,更是迈出了电视剧“纯中国大陆制造”在台视播出的第一步,让大陆之外的电视剧从业人员看到了大陆电视剧的制作水准。同时,《像雾像雨又像风》剧组在广电总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两度入台为该剧进行宣传,引发了台湾同胞的高度关注,发布会现场更是引来了数千人围观。
《像雾像雨又像风》取得的成功坚定了我们整个团队走“精品路线”的决心。本着做“精品剧”的理念,贴近观众需求,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和风格,成为我的下一个目标。在这一个阶段里,我们与海润公司及海岩合作了《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涉案题材电视剧,不但收到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收视率,也收获了极佳的口碑。奠定了海岩剧“涉案+言情”的模式。同时赵宝刚导演的造星能力得到广泛认同,推出了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影视剧明星:孙红雷、陆毅、陈坤、刘烨、袁立、徐静蕾、李小冉、于娜等,把这种类型剧推到了一个顶峰。
2006年,电视剧《奋斗》拍摄完成,它将视角对准了处于时代最前沿的一群刚大学毕业的80后,在新的时代、机遇和诱惑面前,他们做出了各自的人生选择。《奋斗》是我们整个创作团队进行的一次创新,也是第一次将“话题剧”这个新的电视剧类型呈现于中国电视观众面前。然而,在电视台审查的时候,《奋斗》被定性为“无主题、无内容、无故事情节”的“三无”电视剧。这样的定性,完全出乎我的预料,让我彻夜难眠。顶着巨大的压力,我和导演赵宝刚商量,决定邀请全国电视台来北京看片,赵导更是大胆地提出:想看哪集就看哪集。
我坚信,只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事,用敬业精神和专业的知识来做市场就一定会成功。非常感谢当时购买了《奋斗》的电视台,让这部作品能够播出。《奋斗》引发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为电视剧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让电视台看到了“话题剧”的广阔收视前景。不管是《奋斗》还是《我的青春谁做主》,都是有主题的、积极向上的,体现了新时代的年轻人青春飞扬的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作品,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高度肯定。2009年4月12日,《我的青春谁做主》作为青春励志题材电视剧登陆了央视一套的黄金档,据央视一索福瑞统计:最高收视率高达9.8%,在湖南、辽宁、河北、湖北、江苏等省也收获了极高的收视份额。直到现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仍在很多电视台反复播出。
这五年期间,公司出品了电视剧《青年医生》《深海利剑》《老有所依》等作品。其中,《北京青年》和《老有所依》更是被作为国礼,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拉美。这两部作品在国内热映时,也获得了很大的反响,能代表我国当下国情和青年一代的面貌:比如《老有所依》直击当代中国社会对老龄化议题的思考,描绘独生子女一代如何在工作、生活压力之下担当起赡养老人的责任;而《北京青年》讲述了日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80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重走青春路的故事。
在影视圈里经过了30年的摸爬滚打,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外来的水分和养分,不但遇到了很多优秀的电视人,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更是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相继出台了多个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电视剧市场也继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制作机构的门槛降低,使得大量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具备了出品电视剧的有效资质,电视台增加了电视剧的播出时间,使得电视剧市场进入了民营化运营阶段。真的感谢这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去一步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我喜欢创新,喜欢别具一格,喜欢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曲意奉迎、不故步自封,坚持信念、坚持品质,是我一贯的制作宗旨。我希望每一部作品都能与大众实现心灵上的共鸣,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而非只是让他们眼前一亮,如过眼云烟般转瞬即逝。在每一部作品里,我都在努力实现与老百姓精神上的共鸣,希望可以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极引导和影响,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电视人责无旁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