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一同走过从前

李洋,男,1959年10月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策划人、制片人,评论、研究专家。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曾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影视业务主管。策划监制百余部电视剧作品,代表作品:《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幸福像花儿一样》《我的兄弟叫顺溜》《我是特种兵》。作品荣获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另有数十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个人荣获中国电视50年突出贡献人物荧屏守望者称号。
我和军旅电视剧的结缘,起步于1988年。那年的秋天,我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自谋职业的研究生,毕业后面临着三个选择,北京一家出版社、南下珠海或者当兵进八一电影制片厂。那一年成了我30年军龄的开始,也是我军事题材影视梦的第一页。影视不分家,从电影进入这个行业是幸运的。
1992年,我被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影视局,先是负责全军电影业务,主管八一厂、全军文化站录像站和宣传队伍,后来领命主抓电视剧队伍和创作。军队的特殊体系要求我既要管理好队伍,还要亲自上阵组织创作。2001年9月11日那一天很难忘,拉登的恐怖袭击震惊世界。那一天我们在昆明举办了首届军事题材电视剧论坛。在丽江,我和来自南京前线文工团的邵钧林和蔡传道一道策划做一部突围之作。这就是2003年央视的开年大戏《DA师》。这部剧军队投资800万,央视投资500万,第一次由当红明星王志文、许晴、巍子出演,在当时算得上是豪华班底。开拍时的剧名叫《前沿》,后来更名为《DA师》,取意数字化部队的英文缩写。2002年开拍的时候,美军成立了第一支数字化部队,我军还没有。作为现实军旅剧,从观念上先走了一步,后来得到了“引领”数字化建军的殊荣,为后来的现实题材军旅剧积累了宝贵经验。2000年开年大戏《突出重围》通过红蓝军对抗提出军队会不会打仗、能不能打仗的问题,影响很大。2003年《DA师》则直接面对未来新军事变革,领先现实提出了数字化打造部队的课题。
2006年又一部开年大戏《沙场点兵》则突出了军队的战斗传统和精神,我提出该剧的主题就是锻造我军虎狼之师的威风,并将原剧名《跨越苍茫》改为《沙场点兵》,把男一号康凯的血统改成了“团结族”,赋予蒙古族父辈的血统,以追念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先辈。
回顾这十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军事题材的类型探索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现实题材在观念上寻求突破,各军兵种题材相继推出,形成了大模样,我把它定义为“观念戏”。我策划的《雄关漫道》等剧则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这种类型在军事题材里数量最多、主流影响最大。《八路军》《解放》《东方》均属于特型定位,从剧本到演员,都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小事不拘”上。表现二六军团长征的《雄关漫道》是我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提出了两个创作原则——“用小人物带动大人物,用虚构历史带动真实历史”,目的是把剧拍得好看、生动。以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被历史和历史人物占去主要篇幅,我这次的实践要求编剧给虚构人物留出三分之二的篇幅,唱主戏,贺龙、任弼时等大人物只占三分之一,播出后效果很好。评论家李准老师鼓励说,这部剧是重大题材的重大突破。
谍战剧自成一格,其实它天然属于军事题材。2006年的《暗算》是中国谍战剧的开山之作,我有幸参与和见证其运筹过程。柳云龙是勇敢的,大胆挑战了电视剧的常规叙事套路,很文学化、实验性地尝试了板块模式。三段故事拼接,取得了不错效果。制作精良,表演到位,加上谍战好看的类型元素,使得谍战剧一炮而红。任何曾经敏感的题材突破,都需要迈出第一步和面对坎坷的勇气。
军队的主体是青年。如何讲好青春故事?在《士兵突击》之前,确实没有特别突出的写好士兵的戏。兰晓龙的剧本脱胎于话剧职务创作,有很扎实的根基。原本央视购买了剧本,并已经建组,后因其内部原因宣布项目下马。八一厂三环音像社张谦拿到了项目版权,和我商量推进事宜。我们一道去和正在郊区拍摄《垂直打击》的高希希导演谈,后来也找了宁海强和我的老邻居沈好放导演,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如愿。最后和康洪雷导演一拍即合,成就了这部我称之为中国版的《士兵之歌》。我对这部剧的有趣贡献之一是推荐了从未演过兵的王宝强来扮演许三多。
再后来,我给王宝强量身打造了剧本《我的兄弟叫顺溜》《为了新中国前进》等多部作品。看到社会上各种偶像概念的泛滥,我决意制作一部军旅概念的偶像剧《搏击第五空间》,塑造几位阳光大男孩——陆军航空兵的年轻战士。2010年在央视播出后获得良好反响。央视广告部反映,以往央视的观众群中的青年人群较少,这部剧吸引了很多青年观众,是可喜的收获。后来我策划的《火蓝刀锋》《我是特种兵》系列继续了阳光青春路数,这种类型如今在互联网上大受欢迎,成为网台兼容度最好的军事题材。
电视剧的黄金时代是否正在过去?这是我们每位电视工作者面对的现实问题。互联网的强大已经是不争的现实,网剧和网络电影正在迅速崛起,是网台兼容还是分庭抗礼?趋势是一个方面,更需文化纠偏和矫正。我认为,兼容发展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比较有力的。大盘好,才叫好。基本面理应是健康的、良性的、可持续的。电视剧目前最尴尬的处境:一是被假数据污染,正在失去周边判断力和公信力;二是付款诚信体系的低效运作,血液不通,有去无回,亏损面太大。所有的行业公司把希望寄托在上市,寄托在股民上,这样的行业还有未来?我们需要真繁荣,不需要假繁荣。使行业公平、公正、公开,任重道远。
军旅电视剧是我人生中最看重的平台和战场,期待它的明天会更好。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