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责任编辑的责任
王浩,男,1964年2月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制片人、责任编辑。在中央电视台从事电视剧编辑工作30余年,现任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项目部副主任。担任多部电视剧的责任编审、制片人。代表作品:《希波克拉底誓言》《南行记》《小龙人》《潮起潮落》《突出重围》《汉武大帝》《忠诚》《亮剑》《在那遥远的地方》《国门英雄》《人间正道是沧桑》《湄公河大案》。作品多次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曾担任《吴福的故事》编剧兼导演,担任《黄土岭1939》等多部剧的编剧。曾担任作词,创作电视剧的主题歌,代表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主题歌《信仰》)。
在央视电视剧平台工作了30年有余,经历了中国电视剧从资源稀缺的起步到发展壮大再到极大繁荣的整个过程。作为编辑,从剧本创意开始介入到拍摄完成、播出,这样的合拍片近百部(集)。制播分离以后,审看、购买的电视剧难以数计。作为一个资深编辑,我谈一下从事编辑工作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们是干什么的?
中央电视台的传播定位是建立在“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基础之上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对电视从业人员的根本要求。电视剧作品作为电视传媒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无一例外地要服从于完成上述使命。所以“主旋律作品”成为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剧目的重要并清晰的标志,它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担负着传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国家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使命。打造主旋律的精品电视剧,不断提升主旋律电视剧的主导地位、引领作用,是央视电视剧编辑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我们应该怎么干?
什么是“主旋律”?我们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伟大实践,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动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这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很显然,主旋律是一种范围、一种导向,同时它蕴含着一个很高的创作标准。
主旋律题材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二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重要事件及模范人物题材;三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正剧;四是革命历史题材;五是反映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留下深刻时代印记的现实主义题材。
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发掘主旋律题材,挖掘以主旋律作品的严肃性、艺术性和使命感为准绳的创作者,并努力运用行之有效的艺术策略,将主旋律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推向更高的高度。实现主旋律作品的有影响力、有行业引领力的传播。
我们要坚持反对主旋律作品的平庸化。这些平庸作品的标志是:一是主题决定论,用口号、说教套上千篇一律的情节、人物,应付宣传需要;二是用题材、主题的政治性代替创作高度的严肃性,掩饰创作思想僵化、违背创作规律,粗制滥造。这样的平庸作品不可能被观众接受,也就达不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甚至可能走向了目的的反面。
作为编辑,在面对工作时,要有严肃的创作态度、坚韧的决心、高标准的要求,才能努力实现主旋律作品的精品化,才能有望推出高峰作品。
30年过来,主旋律精品化仍然任重道远。
央视的电视剧平台独领风骚20年,汇聚和培养了最优秀的电视剧创作人才。我有幸供职于这个平台,它培养了我。我深知如果做出过些许成绩,它源于这个平台,而不是自己。
在群雄并起的今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竞争到融合、再到共赢是今天的话题。无论如何,高扬主旋律旗帜、打造和传播主旋律精品仍然是今天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