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继军 但为初心,无悔无怨
薛继军,男,1964年4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投资人、出品人、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广告人、编剧、导演。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电视制片委员会第四、五届副会长。曾任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代表作品:《解放》《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营盘镇警事》《国家命运》。作品多次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优秀电视剧奖。个人荣获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出品人称号(2010/2014年)。
细想起来,我与“国剧”结缘,与我的三段人生经历或者说职业履历息息相关,可谓始于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升华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说是偶然中的必然也好,说是遵从内心的选择也罢,总之,这份情缘经过无数次的洗涤、淬炼、生发、凝华,已嬗变为心中的一种情结,成为我永远难以割舍的东西,正应了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983年至2009年,我在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任职,从事影视节目创作方面的工作。如主持策划并创办了《发现之旅》《科学历程》《大家》《百科探秘》等栏目,以及“发现之旅”和“中学生”两个数字付费频道。主持策划、摄制了《复活的军团》《杀机四伏的天空》《帝国的兴衰》《玉石传奇》《公元1644》《古格王朝》《雷鸣之夜》《月球探秘》等大型科学纪录片,开国内科学纪录片领域之先河,并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1998年,我还参与了央视重点系列片《改革开放二十年》摄制、编导工作。2006年,我担任史诗纪录电影《圆明园》的总导演、总策划、总制片人,该片历经五年筹备酝酿,圆了我“还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这座万园之园完整记忆”的夙愿。一时间,“科影现象”成为行业热议、受众追捧的著名品牌。
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锤炼了我的创作能力,提升了我的审美品位和艺术嗅觉,为后来一脚踏入电视剧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思维,使我逐步从青涩迈向成熟。
2009年秋天,我调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任主任,上任之后的头等大事即是带领剧中心转企改制。剧中心是当时全国文化系统中,历史最悠久、品牌最响亮、规模最庞大的电视剧专业制作机构,其转企改制的包袱极重、影响极大、牵涉人员众多,并且毫无前人经验可循,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多、难度大的系统性改革工程,其成败事关央视制播分离,乃至全国电视剧行业制作机构改革的大局,具有一定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我带领剧中心全体同仁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于当年年底顺利挂牌成立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公司。之后,在公司资产评估、事业资产注入、体制机制重构、人员安置等改制实质性工作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令人动容的场面,感人至深的故事,恐怕没人能记得清楚。
经过三年调整、磨合,剧中心公司改制成效凸显,企业生产创作被逐步激活。期间,我担任了出品人的电视剧共28部,如《陈云》《战将》《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国1921》《营盘镇警事》《正午阳光》《湄公河大案》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剧目,均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和收视成绩。应该说,正是这次转制,让剧中心这株老树重新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继续在国产电视剧行业这片沃土上,不断生发、蔓延出新的虬枝和茂叶,并奉献出累累硕果。
2014年,我走马上任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长、总裁。面对总公司摊子大、链条长,管理难度高、资源利用率低等状况,我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两个平台、四个中心”的集团发展战略和“集团化、外向型”的供给侧改革思路,通过内引外联、兼并重组等方式,将总公司从一家央视的附属企业,逐步转型升级成为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文化产业旗舰。
尽管作为一个综合型传媒集团的掌门人,我考虑得更多的是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等问题,但为了心中那个情结,我仍会在集团电视剧产业链上倾注多一份心血和精力。
在电视剧创作生产领域,我在总公司大力推行“内容生产主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来,总公司旗下专业公司陆续推出了一批高品质剧目,如《马向阳下乡记》《打狗棍》《赵氏孤儿案》《捍卫者》《十送红军》《国家行动》。此外,公司还启动了“IP资源库创建工程”“名著经典改编工程”“国际合作合拍工程”。
在电视剧推广发行领域,2014年建成首个拥有自主运营权的海外本土化中国节目专属频道“Hi-Indo!”;2015年至2016年陆续开办柬埔寨两个海外频道,越南、英国、捷克、阿联酋、南非、尼泊尔及塞尔维亚七个海外时段;2016年首倡创立“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2017年发起成立了“影视文化进出口企业协作体”。借助总公司的“China Hour”“共同体联播平台”“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更多国产优秀电视剧被译制成多种对象国语言,不仅让世界更清楚地聆听剧中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让世人得以一窥“国剧”的魅力和风采。
在电视剧项目投融资领域,2014年以来,总公司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产业投资资金,研究自主产业基金组建方案,并推进旗下上市公司中视传媒向投资平台方向转型,集中投资和服务于内容创新与媒体融合。“资本运作规模化”使总公司有了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契机,投拍优秀的电视剧项目,不仅为自身电视剧相关产业发展装上了助推器,也为整个行业孵化、发掘出更多有潜质的项目。
在电视剧内容审核方面,在我的督促下,总公司2016年建立了覆盖集团各内容生产、创作、传播单位的编委会体系,我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带领编委会对各类节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进行把关,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成立以来,编委会审议最多、用时最长、讨论最热烈的还是电视剧项目,编委会的设立为确保总公司系统出品的电视剧方向不错、导向不偏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回首往事,我自觉为我所钟爱的电视剧事业付出了全部激情、才智、青春乃至健康。诚然,电视剧也回馈我个人很多,包括声望、地位、目标以及理想等。但当三十载岁月倏然而逝,我的心中早已不再看重这些得失,沉淀下来的唯有对“国剧”这股深沉的挚爱。若问这个中因由,说来也简单,唯有八个字——但为初心,无悔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