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传杲 德艺双馨前辈对我的影响
侯传杲,男,1965年9月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投资人、出品人、策划人、制片人、演员。浙江优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任浙江莱银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经理,东阳诸侯影业有限公司经理。担任出品人、制片人、演员的代表作品:《血色玫瑰(系列)》《山河同在》《勇者》《江塘集中营》《小爸爸》。
我出生在辽宁抚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演员是我的职业。表演的两大手段是语言、形体。忘记演员,记住角色,这是最高境界。
德艺双馨是我毕生的追求,德艺双馨的前辈也始终影响着我在自己的人生中迈出的每一步。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努力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
老前辈李雪健老师谦虚地评价自己:“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同时,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文艺具有强大的社会感染力,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以深刻影响,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要接受群众检验。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住人民群众检验,又给予人民群众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的作品,才能成为隽永之作;只有既具有高尚精神追求又具有高超艺术才华的文艺家,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推崇的文艺大师。
任广智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老师的谦卑以及做人立德的原则深深地感染着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时刻牢记自己永远都是一名学生,应该向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学习。
“立志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表达了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普遍认同、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
德艺双馨的前辈不仅在艺术追求上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取得突出成就,而且在职业道德、品行修养上自觉培养高尚的艺德。张先衡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他在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艺术造诣上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正在不断涌现出来,他们不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不愧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青少年学习的楷模。在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在《仗义执言》剧组工作期间,洪融老师的严谨处事、对待表演一丝不苟的态度,也无时无刻不激励和鞭策着我。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要制作和出品优秀的作品。“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学艺术工作提出的四点期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这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众多德艺双馨的前辈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中国文化精神、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自豪。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静下心、精益求精搞创作,把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德艺双馨的前辈所走过的路激励着我,使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迷失方向,否则艺术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随着时代发展,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着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把德艺双馨的前辈作为给自己艺术生涯指引正确方向的灯塔,用艺术点亮自己的人生。呈现一部优秀的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电视机前的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