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平 我愿意做一个造梦师
罗立平,男,1957年11月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专。制片人。曾任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制作总监,曾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和中国康艺音像出版社工作。代表作品:《汉武大帝》《贞观之治》《旗舰》《黎明之前》《媳妇的美好时代》《王贵与安娜》。作品荣获第二十五、二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十六、第十七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第四届东京国际电视节最佳海外电视剧奖,第一届亚洲彩虹奖。个人荣获全国十佳电视剧制片人奖(2010年),乐视影视盛典年度电视剧金牌制作人称号(2011年),中国电视剧产业20年群英盛典突出贡献制片人称号(2011年)。
我是文艺兵出身,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舞蹈演员,部队的文艺细胞培养了我对艺术的最初感悟,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部队环境注定了我对热爱的事情执着而奋进的特点。2000年我开始从事电视剧工作,到现在接近20年时间。我并非专业出身,凭借部队的文化教育与自己的艺术感悟,半路出家干上影视剧这一行。我热爱这个行业,这是一个可以造梦的行业,而我愿意做这个造梦师。
电视剧是有个人好恶的,不同的制片人对不同的电视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电视剧的品质与价值观、历史观、人生观标准息息相关,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人生观是制片人必备的素质。作为制片人,坚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我们创作的核心思想内容。只有这样,以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开拓题材,以美好的道德情操引领生活,才能创作和制作出主题积极健康、格调高尚、制作精良的好作品,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启迪。
激情是创作的源泉,作品中要有激情,要有个人好恶,但作为制片人来说不能自恋,不能强加于人,要有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大众的、进步的价值观。我们华录百纳制作的谍战题材剧《黎明之前》可以说就是一部关乎信仰主题的电视剧。《黎明之前》从一开始就搬出精神对决的概念,它跳出谍战剧创作的桎梏——摒弃权术争斗,弱化情感纠葛,它呈现的,是国共双方特工在既定历史命运之下、谍战最专业的技术手段基础之上,关乎信仰的精神鏖战。
美学素养是制片人决策一部片子可否投拍的基础,对艺术规律的把握是制片人在制作过程中对各种关系处理的前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制片人来说,仅有爱美之心是远远不够的。会审美、会辨美、会创造美,是制片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条件。在自己所从事的影视创作中,创造更多美的环境、美的格调、美的艺术形象和对美的追求,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华录百纳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汉武大帝》《岁月》《媳妇的美好时代》《永不磨灭的番号》《黎明之前》《王贵与安娜》,这些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是与观众对话的剧。
观众诉求与电视剧的契合。《媳妇的美好时代》这个剧中就没有明确的对立面,它的生活气息、精神面貌、温度契合了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比如:婆媳矛盾、妯娌矛盾等,恰如其分地把这些问题放在了和谐幸福喜剧的氛围中呈现出来。与观众形成了平等对话,电视剧的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共鸣就是对话的过程。一部剧,从制片到播出最快是一年,一年时间话题性可能会过时,但追求真善美是不会过时的。能够与观众对话的剧,要关注人的心理、人的境遇、人的诉求。《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收视屡创新高,在北京电视台播出时,创下了北京台单集最高达16.05%的收视纪录,同时囊括了亚洲电视剧所有奖项,成为亚洲同类题材剧的标杆和典范,受到亚洲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媳妇的美好时代》还走向了非洲,非洲观众也很喜欢。
机遇与风险的邂逅。创新是趋势和必然,但创新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怎样把握住恰到好处的创新,沿袭传统的同时适度地创新,对于制片人来说也是要把握的关键。
比如《双面胶》的突破是成功与风险同在的,对于当代生活题材来讲,容易触碰底线,一定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婆媳之间虽有一些矛盾的东西,但我们坚持劝善的方向。《双面胶》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任何题材都有生命力,题材占先势如破竹。《双面胶》拉开了“家庭伦理剧热潮”的序幕。此片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内涵,并且这种时代内涵一直延续至今。该剧播出后收视率最高峰值一度达到18.37%,社会各界掀起了关于当下婚姻生活的讨论热潮,也引起业界竞相效仿,跟风拍摄同类题材作品。就在大家以为会趁热追拍这类成为“香馍馍”类型的作品时,我们转而投拍谍战剧《黎明之前》,并且开始着手投拍其他类型和题材的影视作品。
做影视剧是寻梦的过程,也是遗憾的艺术,这也是这个行业不断进取的动力,制片人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在做个梦。怎样让现实和梦结合,这是最根本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之下,作为影视公司,华录百纳一直秉承了自己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不仅仅在新,还在传承。
好的题材应该是网状结构,但电视剧是线性方式,《红楼梦》关于爱情的价值观五百年后依然存在,《红楼梦》是网状结构经典。我一生中经历了两次《红楼梦》,87版《红楼梦》和新版《红楼梦》,《红楼梦》的拍摄是国家工程不是个人行为,其中的焦虑、困惑、遗憾是在所难免的。两次经历《红楼梦》,我是幸运的,也深感责任重大。
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走出去”的号召,我们华录百纳将《苍穹之昴》成功打造为非华语地区主流媒体黄金档播出的首部华语电视剧。无论是制作、内容、表演、综合艺术性都堪称中国当代电视剧的代表之作。该剧在日本NHK卫星高清频道播出时创下了该国15年来的收视奇迹,平均收视率为0.8%~0.9%,之前该频道的平均收视率为0.3%,并获得2010年“首尔电视节”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奖;获得“亚洲彩虹奖”最佳古装剧奖。
我感到电视剧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表演、导演、摄影、编剧的生动是具体化的,好剧传达出的精品元素是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是见仁见智的,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和谐统一各种声音、人才,把这些声音和人才拧成一股绳是非常关键的,这直接决定一个剧的品质与方向,这取决于公司和制片人发挥的作用。
我愿意做一个造梦师,给每一个梦与众不同的气质。在未来的道路中,我将在这个匆忙的行业中不断前行,不断去挖掘,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