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荣 新经济下影视行业的裂变思维
陈向荣,男,1962年2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投资人、出品人、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上海银润传媒集团董事长,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副会长。曾在上海电视台新闻部任记者。代表作品:《青春之歌》《一世情缘》《杀虎口》《保卫孙子》《半路父子》。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上海广播电视奖。个人荣获第八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15年)。
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学毕业后,我在电视台做了一名新闻记者,一做就是八年。然而,驾轻就熟的工作,无冕之王的荣誉,并未使我就此驻足不前。1992年,当时主管经济新闻的我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我做出了人生中又一次重大的选择,辞职下海。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大概是因为自己性格中一直渴望创新,希望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
1997年,我正式成立了银润传媒。90年代后期,大屏彩电基本在中国普及,那时正是中国家庭观众最需要娱乐的时候,却鲜有像样的电视节目。出于多年从事记者工作的新闻敏感度,我看准了这个市场机遇,与当时中国最大的时尚平面媒体《时尚》杂志携手合作,打造了一档时尚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国时尚报道》,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涵盖生活、财经、音乐、电影等各个领域的流行资讯。该栏目在全国发行的电视频道达到了80个,开辟了中国时尚电视的先河。
2001年,我又与香港TVB合作大型日播娱乐电视栏目《T8生活娱乐》,并于同年推出大型电视栏目《理财工作室》,进入财经咨询行业。2002年,与台湾TVBS合作,揽断台湾高收视节目《音乐爱情故事》(即《星情花园》)在中国大陆的电视版权。次年,由我司独家发行的大型生活类栏目《生活一级棒》在全国116家电视台播出。而后我开始了与上海文广的合作,先后揽断东视文艺频道高收视人气节目《开心公寓》《老娘舅与他的儿孙们》在中国大陆的电视版权。当时,我带领银润团队创造了连续数年在全国300个电视频道每天播出60分钟的高日播量。
在把电视栏目做到了半壁江山后,我审时度势,又开始思考影视行业的下一个盈利点。虽然21世纪初,电视剧的毛利只有15%~20%。但凭借自己在业内已经打拼了六七年的市场敏感度,在2004年我毅然做出了进军电视剧领域的决定。由我担任出品人的第一部电视剧大型青春励志剧《银色年华》,力邀了当时首度参与国产剧的韩剧“五亿”天后张娜拉主演,并有程前、刘亦菲、徐静蕾、蒋雯丽等国内20多位一线明星联袂出演,该剧之后被北京电影学院荣誉定为中国电影华诞百年及北京电影学院建校50周年的贺岁片。
以此为开端,我带领着银润传媒积极致力于电视剧的制作与发行,也推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剧。2005年拍摄的电视剧《青春之歌》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2006年电视剧《一世情缘》再次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2009年电视剧《黑三角》荣获年度江苏观众最喜爱的十佳电视剧第二名;2010年电视剧《杀虎口》入围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提名;2011年电视剧《零号国境线》荣获东方电影频道年度收视优秀奖;2013年电视剧《保卫孙子》荣获上海广播电视奖电视剧三等奖;2014年由张国立自导自演、刘若英主演的暖心大剧《半路父子》在浙江、东方、深圳、河北、安徽五大卫视联合播出,名列全国收视三甲,还曾数次在微博掀起热潮,仅大结局讨论的话题便吸引近千万人阅读。
随着这些作品的成功,我也形成了自己在影视剧内容制作方面的理念,即:内容一定要贴近主流文化与人民生活,要从正面和创新的角度阐释当代社会的主旋律。
通过20年的行业积累,银润传媒正一步步朝电视、电影、网络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共同发展产业模式推进。但我从事影视行业并非单纯为了商业,当大量资金涌进文化和影视行业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浮躁、纯盈利目的的作品,而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却很少。既然当初自己没有去卖钢铁、卖煤,做了文化人,就要对社会有一份责任心,拍的影视作品就要有引导和教育意义。
面对近年来影视剧发展创作中存在的题材扎堆、追风模仿严重等问题,面对人民文化需求水平不断提高,时代呼唤具有美好精神和高尚情操的影视剧精品,我针对性地逐步建立起由三个原创文学团队组成的影视文学中心,主动去了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体验人们观念情感上的流向,探讨人们精神层面的愿望和追求。题材更广阔、更有深度,在为观众提供娱乐的同时,反思人性、升华情感,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给人以真善美的感悟和人生真谛的启迪。
银润有一个不成文的准则——喜欢有文学造诣的主创团队。比如电视剧《婚前协议》是中国现今唯一一部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围绕以《新婚姻法》改制为题材的情感大戏,展现和探讨了人们为之关心和迷茫的“现当代情感价值观”。比如高口碑零差评的电影《全民目击》演绎关于爱与救赎的感人案例;比如2016年在荧屏上大火的电视剧《半路父子》,也沿用了我一贯的创作原则,即贴近生活、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些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包含着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积聚社会正能量,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有着促进意义。我是喜欢创作的人,每天要开三到四个编剧会,喜欢跟他们聊作品,聊方向,这是我做这一行的目的。如果一个新人导演有文学素养,或者剧本写得非常好,可以不拘一格给他机会,一个亿的大投资都是有可能的。
从事影视行业这么多年来,影视热钱从来是供大于求,大家对文化都有参与的渴望,但是做这行不能着急。我从1997年涉足电视专题栏目的制作发行,2004年进入电视剧领域,2009年触电电影产业,每次业务拓展,银润都是在最好的时候切入一个领域,点都“踏”得很准,把握住了行业爆发性增长的机遇。二十载栉风沐雨,我将银润传媒逐步发展成为拥有7大事业中心、13个制片人工作室和3个策略联盟团队,涵盖电视剧事业中心、电影事业中心、影视文学中心、影视制作管理中心、品牌宣传推广中心、新媒体事业中心及影视节目营销中心,既具有行业影响力,又富有人情味及社会责任感的海派民营影视传媒企业。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经济的特色。互联网的覆盖,大规模展开的城镇化推进,固有行业的分工打破,都是对整个经济、文化格局的巨大冲击。直到现在,中国文化产业只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我认为现在中国影视文化才刚刚开始,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大数据、大营销、大整合”。在这种新经济下,我们应该具有一种裂变思维,做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