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传道 取艺术管理之巧,求管理艺术之实——制片工作的点滴体会
蔡传道,男,1952年4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省高教自考大专。制片人、编剧、策划人、发行人。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协江苏分会会员,中国视协理事,江苏视协理事,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理事。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代表作品:《DA师》《我的兄弟叫顺溜》《井冈山》《我是特种兵(系列)》《陆军一号》。作品多次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个人荣获全国十佳制片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军优秀制片人,南京军区优秀制片人,江苏省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由业余而专业,由演员而编剧,由编剧而制片;忙忙碌碌,含辛茹苦,不忘初心,追梦不止,屈指一算,我在部队艺术团体已经有48个年头了!未曾想,进入电视剧制片人队伍也有32个春秋了!
影视圈这潭水的深浅清浊很难让人摸透看清。就它的制片队伍而言,内行与外行,旁门与正道,也难辨真伪。制片人曾被社会公认为“肥缺”差事,剧组也被人们戏称为“公害”群体,但谁知其中苦涩?因为,谈制片工作的经验体会,我有点犯怵,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但不管怎么说,做完一部戏,算算经济账、人情账、身体账还是很有必要的。人生总有苦乐伴你同行。时下我仍旧从事的制片工作,似乎就是我的人生,就是我工作的全部,因此,苦与乐必与我同行。制片工作的成功与快乐、失误与苦涩,也伴我同行。
仅举电视剧《DA师》的制片工作为例,这是本人制片经历中首次与我赖以生存的前线话剧团全方位地正面接触。也是依靠团体,在“家”里干的第一部大戏,是南京军区电视艺术生产史上一次集中各方优势,内部与外部、下级与上级、人与人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上下一心,左右同欲,共奔辉煌的艺术实践过程,是军区影视制片运作史上一次想尽千方百计,克服千险万难,消耗千万巨资,动用千军万马,获取较大成就的艺术生产过程。该剧除了产生里程碑式的社会影响外,还斩获了电视类所有全国性、全军性的各项大奖。
制片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领导有方,管理有术。所以管理就是要管得在理。管理的技巧,需技巧地管理。也就是众所认同的“领导的艺术需艺术地领导”。管者即统领,理者即常规。管理的过程,本质上讲是正确运用权力的过程,是平衡摆正管与被管这对矛盾关系的过程。剧组的制片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繁杂多变,但归根结底无非是对人、财、物、时四大要素的统领与把握,就是管人、管钱、管物、管周期,其核心是管人。要管好别人,先要管好自己;要管好人就要懂点用人之道驭人之术。说到管人,就必须熟悉人、了解人,力求知人善任。管人,为了用人。用人,即用其所长,“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要用人就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之长,补己之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永远有矛盾、有分歧,但能否合作是前提。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为合作者,就必须求大同,存小异,谋大道舍小利。制片部门与导演部门是合作关系,制片人与导演也是合作关系,导演与各业务部门之间是合作关系,制片人与各业务部门之间还是合作关系。合作说白了,是人与人的合作。既为合作,相互信任是基础,既为合作,就应该以诚相待、坦诚相见。剧组成员往往来自四面八方,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分工也是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但凡来者,目的明确。一个制片单位,一个出品人,一个制片人,一个摄制组,为了搞好一部戏,历尽磨难与艰辛,选人选景,筹款备粮,一下子集中了那么多人,对来者靠“蒙”不行,靠“哄”不行,靠“诈”更不行,想让合作者无所收益,肯定没人理你的茬。所以,不如把目标认定了,把规矩挑明了,把合约签细了,省得彼此一遇风吹草动就翻脸不认人。
合作者之间的约法三章有言在先,为的是防止相互扯皮秋后算账。因而,将合作关系契约化至关重要。同时,在制片管理过程中,辅以换位思考之法,一旦发生矛盾,既讲原则,更讲感情。交心换心,将心比心,用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小技巧,便可逢凶化吉,化干戈为玉帛。
制片管理中对钱物的管理,根本目的是体现钱物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钱与物的作用,经验告诉我:谁都与钱无仇,谁都想多挣几个钱,再多的钱也不够剧组“造”的。制片人在外界看来浑身上下哪个部位都掉银子,而在剧组,都被统称为“吝啬鬼”“周扒皮”,但绝不能当守财奴。我常讲:如果一部戏预算为800万,结果500万拍出来,省下300万交公,但戏的质量不高,那这个制片人就是不够格,因为他浪费了500万!反之,一部戏预算为800万,结果900万拍出来了,超过了100万,却拍出一部精品,那这个制片人就是大能人、大功臣,因为他已给社会、国家创造了大于900万的价值。因而,该花的钱十万、百万不手软,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也不给,一分一厘也不花。这个准则谁把握?由出品人说了算还是由制片人说了算?由个人说了算还是集体说了算?我以为:“规章制度说了算!”因为制度规章体现的是整体意志,是保障共同利益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剧组管物理财,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必须严格纪律,铁面无私。凡乱者皆为规矩乱,规矩一乱,既劳民又伤财。我所领导的任一剧组,从现场管理到财务管理,从安全到保密,从食宿到差旅,从预算到决算,从外景到后期,都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且告示全体同志,并规范全体同志的行为。所以工作就有条不紊,就忙而不乱,就能避免重大的失误。我在每一个剧组总是重复一句老话:“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任何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出告示,就是要丑话在前,纪律在先;规章在前,契约在先。总之要靠制度来管理,靠管理出效益,靠信任促管理。
电视剧的生产过程,是体现剧组集体意志,展现导演制片两大部门艺术、组织、管理诸多方面才华的过程,更是制片工作实行艺术化管理的过程。当年《DA师》剧组的人员构成可谓明星荟萃、大腕云集。演员组被称之为超豪华阵容,各业务部门领军人物,也都是些声名显赫的角色。在配制上又采取双组多机同步工作方式。剧组曾先后从南京转战三界、厦门、漳州、温州、徐州、鹰潭等地,用车4500台次,行程40多万公里,动用直升机达上百万架次,坦克和装甲车近千台次,各种火炮几百门,加上特种车、运输车千余台次,群众演员数万人次,基本队伍150多人,2架直升机,28台工作车随组保障。仅转场厦门的一次行动,就分多路乘民航、直升机、值班专机、火车、汽车同时开进,并无一例外地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平安到达。拍摄前后耗时80多天,转战五省市区,如此浩大工程,未伤一兵一卒,未出一点事故。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被管理群,用一般做法来实施管理肯定行不通。
我们花了大价钱,请来了大腕主创者组成了大阵容,拍的是大题材,反映的是大主题,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抓住艺术体现的核心人物——主要演员及主创人员。为此,剧组必须不择手段,想方设法调动主要演员、主创人员的艺术创作积极性,要提供一切保障排除一切干扰,让他们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拍好每一个镜头。要榨干他们的智慧和激情,使之为我所用。制片管理工作当牛做马为的是拍好戏!在剧组,我常暗暗告诫自己,宁可在“天才”面前当“孙子”,也不在“庸才蠢材”面前称“大爷”。能者为师,智者为大,小人为卑,愚者为下。制片管理干的就是服务保障的事,干的就是伺候人的差,把剧组人情味、艺术氛围营造得像个“家”,那是制片人的本事,把剧组生产创作秩序营造得像个“军营”,那是制片部门的本事。为此目的,将管理的艺术进行艺术化的管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