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依芳 华策积极打造中国影视文化“金名片”

赵依芳 华策积极打造中国影视文化“金名片”

赵依芳,女,1959年1月生,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投资人、出品人、发行人、影视基地管理者、行会管理者、节展组织者。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曾任浙江东阳电视台台长,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代表作品:《中国往事》《国家命运》《海棠依旧》《解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个人荣获第三届全国百佳电视工作者称号(2002年),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人物称号(2010年),全国十佳电视剧出品人称号(201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20年群英盛典突出贡献出品人称号(2011年),戛纳电视节荣誉勋章获得者(2017年)。

“下海”之前,我任浙江省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浙江传媒学院的新闻系毕业生。后来,我选择从体制内主动“下海”,收拾了几件换洗衣裳便来到杭州,创办影视公司。

当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影视业较发达的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电视台周边,已经潜伏了一批专为电视台制作节目的民营影视公司,我就瞅准了这个机会,决定大干一场。体制内的条条框框不太适合我的个性,我想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无论成败。就这样,30岁刚出头的我主动打破铁饭碗,在商海与体制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

最开始我的团队只有五个人,公司只是杭州莫干山路一家小宾馆里的两个标准间,一楼是办公室,二楼就是我住的房间。现在回忆起来,当时五个人的团队,每天都在外面跑业务,脚不沾地,像风一样吹过来吹过去,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中午休息的时候打会儿牌。那些日子虽然苦,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甘之如饴。就是从这里,我从制作电视广告开始,一步步做到了现在,业内甚至给了我“电视剧女王”的称号。

1995年,一部投资几百万的14集电视剧《子夜》,在位于浙江电视台西边一条小巷子里名为“华新影视”的“小作坊”中破土而出,这是我筹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当时投拍这部作品的200万元还是东拼西凑来的。

那时不讲什么收视率,好作品的标准是第一能播出,第二能获奖、得到好评。因为谈不上市场化,所以也没什么钱可赚,能回本就很好了。我们这个小团队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筹拍的第一部作品就赚回了成本。此后20多年,我被人称为“爆款女王”,但我经常怀念创业生涯的第一部剧,当时获得了一致叫好。对我来说,这就是第一桶金,这个“金”不是说我们淘到了金,而是我们投了一部好剧,证明了我们的眼光。

这部剧是我的起点,后来,我操盘筹拍了不少精品电视剧。

2008年,我投资5000万元拍摄电视剧《中国往事》,单集成本超百万元,而当时一集电视剧投资通常仅为三四十万元,因此这一“烧钱”项目,业内不少人都不看好。但我毅然决定碰一碰行业的“顶”,我觉得还是要有所追求,寻找一个高开高走的切入点。最终,这部剧大获好评,喜获2009年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最高奖,且六位评委全票通过。

但我一直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勤奋了。不少人叫我“铁娘子”,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办公室有张躺椅,累了我就躺一会儿,但经常会被其他事情打断,很多时候午晚餐就是在公司叫一份盒饭。

采访我的记者感叹,近距离接触了我,才知道什么叫“空中飞人”,什么叫忙得飞起来。之所以这么拼命,就是不想对不起信任我的人,听了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我会跟打了鸡血一样“咔咔咔”地去干活,而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不觉得累。

2005年,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4月,华策影视变更为股份制有限公司。2010年10月上市,让华策穿上资本的“舞鞋”,翩翩起舞。我终于成就了我的影视梦,成就了“电视剧第一股”。

2010年10月26日,“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正式挂牌。开市当天,我特意穿上了新买的金色外衣,让自己显得精神点,看着背后的大屏幕上股价直接起跳百元大关,我心里扑扑的,很激动,心想原来市场这么看好华策啊,感觉天上的月亮离自己近了好多。但市场认可的同时带来的是压力,月亮离得远的时候我还一直睡得挺香,靠近月亮后我反倒睡不着了,以前都是千万的项目,上市后都是上亿的项目,有压力。回到公司后,我召集公司员工开会,告诉团队:“‘电视剧第一股’这几个字,我们要用一生去做。”

2013年7月30日,华策完成了当时国内影视行业已宣布的交易中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华策影视宣布以16.52亿元全资收购上海克顿传媒100%股权,一跃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电视剧公司。创业20年,我做到了行业第一。

虽然华策在电视剧方面的成功有目共睹,但我觉得华策不该止步于电视剧,所以我将目标放到了更加广阔的电影舞台上,要带领华策争夺中国电影梦工厂的一席之地。同时,华策也已经在综艺方面开始发力,在内容方面,形成了电视剧网剧、电影、综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

在内容选择和制作风格上我是有偏好的。一方面,我喜欢从传统历史文化中找题材;另一方面,我主张要适当年轻化,积极阳光,给人希望,不要总是苦哈哈地说教,或者只让人哭得死去活来的。而且,事实证明,真正的“爆款”影视作品都是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大家喜欢正能量的、体现家国情怀的内容。观众不傻,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

在国内市场做到了第一依然不是终点,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华流出海”的梦想,希望做出全世界观众都认可的作品,担当起中国文化输出的重任。如果只是为了钱,那我就不会做文化创意行业了。而如今,华策的作品已经发行到了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4月,我获得戛纳电视节“荣誉勋章”,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影视传媒人,这说明我和我带领的华策得到了世界文化娱乐行业的认可,也是全球娱乐市场对中国电视剧产业重视和认可程度升级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了“文化自信”,我有一种心潮澎湃与热泪盈眶的感受,我觉得影视文化行业的好时候真的到来了,非常荣幸我和华策生逢其时,并能够参与其中。华策的口号是“华光万里、策行无疆”,中华文化是有历史、有未来的。华策作为一家中国的文化企业,要循着国家发展趋势“光耀万里”,为实现“策行无疆”而努力。大企业要立大志立长志,华策要做千亿市值、百年文化,更要承担起“影视文化的行业领袖,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这一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