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杭 我的电视剧启蒙和感悟

陈小杭 我的电视剧启蒙和感悟

陈小杭,男,1950年4月生,毕业于扬州大学。制片人、编剧。曾任江苏电视台电视剧部副主任、主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影视中心艺术总监,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卫视频道定制剧工作室制片人,江苏幸福蓝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艺术总监。担任编剧兼制片人的代表作品:《徐悲鸿》《太湖人家·清名桥的故事》《不能没有你》《不能没有她》;担任制片人的代表作品:《天若有情》《新恋爱时代》。作品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个人荣获第二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00年),江苏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5年)。

前些时,我无意中翻出一些老照片和文稿,看到这些几乎已经早已遗忘的老物件,尘封的记忆一下子打开了。老照片是曾经拍过的电视剧剧照、底片,文稿则是多年前写的电视剧的剧本、阐述、札记和访谈之类。有些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睹物思情,顿有穿越之感,但又觉得往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历久而弥新。

1980年年初,我进入江苏电视台,担任电视剧的文学编辑。我大学学的是中文,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影视创作制作的专业训练,一切得边学边干,刚开始工作时的稚嫩和青涩是可以想象的。现在创作制作团队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一集戏的拍摄时间也就是三到五个工作日,可在当时,拍一部单本剧有时竟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因为不熟练,只好采用一些“笨”办法,会在拍摄之前把所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想得细而又细,景别、摄法、机位、灯位都设计好,画出一大摞工作图表,甚至把全剧每一个镜头用连环画的方式画出来,然后照着画好的图,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去完成。勤能补拙,在大家的努力下,还是拍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这大概就是我的电视剧最初的启蒙。

我写的第一个在当时算是比较长的电视剧是《徐悲鸿》,这部电视剧聘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文伦担任总导演,虞志敏担任导演,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担任作曲,我担任编剧之一和制片人。该剧聘请了曾主演电影《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的著名演员李志舆担纲饰演徐悲鸿,聘请了在电影《牧马人》中脱颖而出的丛珊担任女主角。辗转北京、上海、桂林、南京等地拍摄数月。完成之后,成为一时收视热点和人物传记片的代表之作。李志舆因成功饰演徐悲鸿获得当年度“金鹰奖”的最佳男主角奖。能有机会和总导演文伦老师在一起工作,是我难得的机遇。在他身上,我不仅能学习到影视创作制作的专业知识,还学习到他的做人做事风范。多少年来,他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徐悲鸿》的拍摄过程,是我电视剧人生的又一次启蒙。

那时的电视剧部只能算是一个小作坊。几年后,台里又招聘了一批新同志,并要对他们进行入台教育,让我讲讲我的体会,记得我讲的题目是《这是一个神奇的土地》。在我的心里,电视剧这一行一直是那么神奇,这种神奇不仅在于电视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不仅在于电视剧形态的更新变化,最让我痴迷的还是电视人和观众之间那种心灵的触摸和牵挂。你得用心地去揣摩他们的精神世界,你得用心地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你走进了他们的心里,他们自然会走进你的作品里。许多年来,我都有个习惯,每当有我们一部新剧播放的时候,我就会独自一个人走进一个个小巷小院,竖起耳朵捕捉这些人家电视机里传出的声音。一路走过去,确定某一家或更多的人家窗户里飘出的果真是我的电视剧的音乐时,心里的那份兴奋和享受是无以言表的。

最初的电视剧部办公室是在电视台北墙边的一排破旧的平房里,是两间很小的办公室。两间办公室中间开了一个洞,放着一部唯一的电话机。从这里起步,电视剧部这个优秀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把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推向了全国,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志敏的《秋白之死》、贾德荣的《秦淮梦》、徐平欧的《裤裆巷风流记》、李忠信的《蓝屋》、小岛的《密探》、王勇的《戏梦人生》、李路的《小萝卜头》,还有《双桥故事》《春天的故事》《徐悲鸿》《朱自清》《戈公振》《秦淮人家》《太湖人家》《豫东之战》《七战七捷》《中英街》等,这些作品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电视剧部这个团队既出作品,也出人才,多名同志陆续荣获了全国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那时的工作条件是艰苦的,生活是简朴的,但依然充满快乐。

写《徐悲鸿》剧本时,为了省钱,我住进一个五块钱一天的招待所。房间里没有写字台,就找来个三条腿的桌子支在床边上,没有台灯,就向朋友借了一个,埋头一干就是数月。写《太湖人家》时,我和另一位编剧郑明同住一个标间,一个在房间写,另一个就只能在卫生间里写,写到后来两人都争着要在卫生间写。因为在房间写,一犯困就想往床上躺,在卫生间写,再困也要逼着自己坚持写下去。写作的过程很痛苦,我们把写字台前的镜子用报纸遮挡起来,不愿意看见自己那张因绞尽脑汁而难看的脸。正是这种痛并快乐着的创作状态,让《太湖人家》后来有了喜人的收获。

进台的时候,我还是个小伙子,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这几十年就过去了。对于流逝的岁月,消逝的年华,我并不感伤,更多的是一种庆幸,庆幸自己误打误撞做了一名电视人,整整做了30多年电视剧,而且在电视剧这个专业岗位上从没挪过窝。我还庆幸自己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电视剧,居然没有半点厌倦,还能乐此不疲,依然对电视剧的一切充满新鲜感和激情。但愿,我的人生因此而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