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祖铭 以精致的作品为时代讴歌——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用心血浇灌艺术精品

倪祖铭 以精致的作品为时代讴歌——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用心血浇灌艺术精品

倪祖铭,男,1957年6月生,毕业于中央党校。策划人、制片人、导演、演员、配音。曾任天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天津电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代表作品:《解放》《辛亥革命》《寻路》《父辈的旗帜》《换了人间》。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个人荣获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02年),第八届全国十佳电视剧制片人称号(2010年),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13年)。

自1982年从业至今30多年来,我参加了多部电视剧、广播剧、译制片的创作,从一名演员到导演、制片人,可以说经历和涉猎了电视剧制作的所有行当。从制作一部剧的制片主任、制片人到管理一个电视剧创作部门的主任、总经理,这让我有机会锻炼和释放自己对电视剧创作事业的热爱。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一步一个脚印,从一棵热爱艺术的幼苗长成可以带领团队的大树,成长意味着艰辛与磨难,成功意味着付出与责任,成长有终点,艺术无止境。我曾对剧组同仁提出这样一句话共勉:“成功既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有人问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说:刻苦耐劳,从基础、基层干起。要想成为无可取代的人,就必须经常标新立异。”

凭借自己对电视剧运作、拍摄各个环节的熟知与掌控,以及多年来在电视剧市场的探索打拼,进而积累的丰富创作和管理经验,我带领创作队伍组织策划并担任制片人的《嫁到非洲》《玉碎》《父辈的旗帜》《我叫王土地》《解放》《辛亥革命》《寻路》等多部电视剧,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飞天奖”等国家级大奖。作品相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推出,播出后赢得社会各界一致高度评价,引发全国观众和影视界热议。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从部队文工团转业至天津电视台,从事电视剧创作历经三十余春秋,作为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电视艺术工作者,骨子里有种难以割舍的感恩、报恩情结。在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自己始终坚持导向第一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秉承把主旋律的厚重与大众艺术的通俗有机融为一体的艺术定位。

2009年3月,在天津电视台制播分离政策的指引下,我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实行转企改制,实现了由事业身份带头人到企业总经理的转变。变化的是机制体制,永远不变的是电视剧艺术的创作宗旨。我们的团队始终把弘扬主旋律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和价值立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以娱乐和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而是以清醒的文化使命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始终坚持“三贴近”的文艺方针,用心承担责任,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责任当头,我们把镜头对准时代,让镜头带着使命和责任,打通历史与今天,传递正能量,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他们想看、爱看的电视剧。《解放》《辛亥革命》《寻路》三部剧即是自己和创作团队在公司成立后精心创制的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大剧。

50集电视剧《解放》于2009年9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首播,其后又在三家卫视及十多家地面台相继播出。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大剧,《解放》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解放》是标杆之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剧共获得12个全国奖项,赢得大满贯。

继成功承制《解放》之后,我又先后接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寻路》的承制任务。作为制片人,在切实抓好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审查播出、发行宣传等各环节的基础上,我们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要求贯彻到每一部作品中,倾心倾情反复磨砺。为了抓牢抓实原创剧本,几乎每月都要“京跑”三到四趟。每次催稿时,弄得大编剧王朝柱都不好意思了。剧作开机后,我作为制片人带领近千人的剧组顶着严寒南下北上,辗转武汉、广州、上海、越南等十多处历史事件发生地实地取景拍摄,共计使用群众演员上万人次。《辛亥革命》是一部近代历史剧,其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扑朔迷离的历史人物曾给剧组埋设了多道“难题”。背景资料少,上图书馆、网上找;人物对白读不懂,找老专家逐句请教。在激情创作的过程中,我心中时刻想着创新与超越,同时不放过每一个决定成败的细节,勤勉严谨,无论大事小情都在脑中预演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万无一失。

《辛亥革命》于2011年9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寻路》于2013年6月18日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播出。从《解放》《辛亥革命》到《寻路》,它们得到了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小组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三部史诗电视剧题材厚重,气势恢宏,独具思想深度,都是以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宏大叙事,以真实的史实和丰富的细节塑造民族英雄形象,进而引发对现实的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电视文艺形式的历史教科书。三部剧皆取得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新突破,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

2009年3月至2016年6月,担任转企改制后的公司总经理六年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与改制后的公司员工进一步转变观念、乘势而上、闯入市场、强化精品意识,加强市场调研与引导,统一规划,组织精兵强将,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强有力的创作团队,实现创作生产力的优化组合,为精品生产和播出提供必备条件,引领天津电视台电视剧创作生产进入了新的提速发展时期。仅2010年,公司操盘运作,我担任制片人的四部电视剧《草根王》《小站风云》《我叫王土地》《辛亥革命》先后开机拍摄,创下电视剧生产历史纪录。2012年3月,《辛亥革命》《小站风云》《儿女情更长》在央视一套三剧同期播出,创造了地方台央视播剧的新纪录。电视剧《辛亥革命》《我叫王土地》《小站风云》《最熟悉的陌生人》《星际精灵蓝多多》五部剧同获第二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从天津电视台电视剧中心主任到转企改制后的公司总经理,在新的管理体制下,首先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转变思想观念,坚持“双轮”驱动,在开掘公司创作潜力的同时,积极寻找市场优势资源,立足本土的同时,放眼全国,把活跃在全国一线的优秀创作人才纳入公司创作的人才库中,为我所用,吸引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品牌效应的导演和艺术家、明星加盟,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市场形势严峻,面对业内竞争愈演愈烈,身为国有电视剧制作公司的负责人,身兼项目制片人重任,我始终在探寻一条符合电视剧市场规律的发展之路。也曾努力尝试打破旧有的传统经营模式,创新思维,转变观念提升理念,拓宽经营渠道和经营内容,如依托和借助资源与品牌优势,着眼于全国影视剧的广阔市场,本着公平互惠的原则,在严格的审查监督下,允许和鼓励社会上的项目、资金、人才,使用制播分离后的公司平台和资源,进行项目操作等,均取得很好的效果;再如允许社会融资、商业银行信贷介入,令电视剧市场化运作有个更加成熟的依托平台,这样既调动了内外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公司化运作机制灵活高效的特点,让大量的社会资金和社会制作力量进入电视剧行业,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的投资格局,以此有力促进电视剧的产业化进程。

从昨天走到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这一部到下一部剧,我永远坚信这样一句话——“做事先做人,事在人为。”此话怎讲?一是保有对人的尊重,做人真诚、认真、实在,这是打开人与人交往的大门钥匙;二是怀有虔敬的情感,学习的态度;三是持有谦和的心态,多替别人着想。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永远用阳光开朗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