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奔奔 难以忘怀的一部电视剧
徐奔奔,男,1958年1月生,毕业于安徽大学。播出运营者、投资人、出品人、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上海任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曾任深圳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总监,深圳市深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代表作品:《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兵峰》《亲兄热弟》《马文的战争》《命运》《天地民心》。作品多次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
这些年,我作为一名电视剧的从业者,投资和制作了30多部电视剧。虽然每部剧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感情深厚,但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命运》。
2006年的4月,我接到拍摄一部反映深圳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的任务。于是在五一大假期间邀请一批领导和专家来深圳开策划会。没想到一说要策划深圳改革开放30年的电视剧,中央电视台老台长杨伟光、著名编剧陆天明等一批外地客人,深圳市的老领导和专家,说来就全来了。
曾任深圳市委副书记的秦文俊在策划会讲了一个故事:当时建设特区的时候,我们问深圳的同志当地有多少人口,他们回答说29万多人。再问解放初期多少人?说大概二十八九万。我就纳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的人口翻了一番,为什么深圳的计划生育推行得这么好?再追问下去,他们跟我说了真话,原因是深圳人外逃严重,很多青壮年都偷渡到香港去找生路。当时有个《人民日报》的记者叫聂云山,在深圳和香港调查了一个多月,发现逃港的人都是迫于无奈,于是写了内参分析了深圳人外逃的原因,同时建议在深圳边境划一个特别政策优惠区的大胆建议。这个内参新华社没有发给所有常委,先发给了邓小平。
秦文俊的这个故事,就是电视剧《命运》的开头部分。
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说,要反映深圳的改革,首先要抓住深圳的魂。深圳的魂是什么?就是敢闯。拍卖土地使用权,当时国家宪法不允许,深圳敲响了第一锤,闯了。基建招标、投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没有过。深圳从国贸大厦开始招投标,三天一层楼,闯了。物价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可谓是难区,结果深圳解决了,全国也实行了。1990年深圳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公有制为主导,不再提以公有制为主体。报告是我写的,这就是闯。
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说,1996年我上中央党校,写了一篇关于所有制的文章,目的是总结深圳的经验,把股份合作制提升到理论高度。后来有人在中央党校开了一个厉有为文章研讨会,结论是这篇文章是精心策划的反党反社会的政治宣言。紧接着有人写文章,题目叫作《厉有为意欲何为》。我那个时候压力很大。后来中央领导1997年4月找我谈话,说:“你回去当你的书记,不要管他们。”说到动情处,厉书记老泪纵横,惊动四座。
两位老领导的故事,成为电视剧《命运》贯穿的主线。
陆天明是创作过《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等电视剧的著名编剧,他满怀激情地承担起这部大剧的编剧工作。2006年11月,陆天明打点行装到深圳体验生活。当时的市委主要领导和宣传部长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放开手脚写,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陆天明在深圳历时半年,上到老领导下到打工妹,采访了80多人,收集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也被一次次感动。他常常对我说,在战争年代之后,深圳这批改革者是他见过的最勇敢、最可敬的共产党员,不好好写,对不起他们。
陆天明从2007年5月起开始剧本创作,几易其稿,呕心沥血。2008年6月底完稿后,我到陆老师家拜访,只见老人家因连续高烧40摄氏度,脸色苍白,站立不稳。但他依然充满激情地说,我总算完成了一个历史使命,为深圳、为中国交上了一份答卷。
《命运》需要一个能够制作大剧的团队来承担重任,我首先想到孟凡耀。孟凡耀是一个以电视剧为生命的人,曾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制片人。当时他正在横店拍剧。他看完《命运》剧本后,说:“剧本很好,但很难拍,是不是真的要拍?”我说:“不拍不行啊。”他回答说:“那咱就拍,而且必须拍好。”
关于主演,我们想了很多人选,后来大家一致认为李雪健老师最合适。我担心雪健的身体,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接这个戏,便与雪健的好友——空政文工团著名制片人张守义去看望雪健。一进家门,我们愣了,只见雪健留着长长的胡子,一问才知他准备接拍电视剧《孔子》。于是我们大讲《命运》的意义和剧本的精彩,雪健笑而不答说先看看本子。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再去雪健家的时候,他的胡子已经刮得干干净净。守义示意我们:成了!那天雪健的夫人海丹破例批准雪健喝酒,我们喝得十分畅快!
那是一段愉快的日子。我们和孟凡耀一起请来了豪爽的高明、美丽的娟子、硬汉丁海峰及祝希娟大姐,还有现在演而优则导的陈思诚、曹曦文等一批优秀演员。
2008年9月19日,《命运》在酷热中开机。广东的热,让大部分来自北方的剧组人员难以忍受。但这还不是主要问题,当时最令人困惑的是景地和道具。
为了体现该剧的真实感,剧组希望能进入省委大院老楼、珠岛宾馆等真实故事的发生地实景拍摄,省委宣传部和省委办公厅出面解决了。剧组想再现当年孺子牛的揭幕仪式,深圳市委宣传部出面协调,交警封闭了市委门前繁忙的深南路,再现了历史上的真实感人的一幕。老式汽车从沈阳运来了,道具从上海找来了,神通广大的外联在韶关找到了蒸汽机车,于是剧组将三部已经废弃的机车重新组装出一个火车头。
当然,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剧组人员对这部剧发自内心的热爱。有两场戏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是表现深圳邀请各地投资者的招待会上,有一个宋书记因疲劳而晕倒的情节。李雪健在表演时因为摔得太真,整个剧组和在场群众演员全愣了,几秒钟后才反应过来,扑上去扶起他。李雪健拍拍身上的灰后说没事,再来一条。这样一下连拍了五条,他重重地摔了五次。这场戏拍完后,在场的群演全部站起来鼓掌。还有一场戏是妻子去世,宋书记回到空寂的家中,看着妻子的照片潸然泪下。那天片场出奇的安静,当这场戏拍完之后,在场的人全哭了。每当我们对雪健老师说“辛苦了”,他总是回答:“我愿意!”这是他在剧组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正是对《命运》这部电视剧的热爱,他在离开剧组几个月后还常常在梦中背剧中台词,也会在央视首播的媒体见面会上,一说到《命运》就哽咽流泪。
2010年4月11日,在经历了若干波折之后,《命运》终于在央视播出。当晚,我在深圳的大街上行走,看到几乎所有户外大屏都在转播央视播出的《命运》,成为深圳当晚感人的一幕。2010年5月深圳召开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书记要求将《命运》制作成一个小时的精编版,作为一项议程在党代会上播出。在党代会上,全体代表观看了这部文艺作品,这在深圳尚属首次,全国也不多见。
这部历时四年完成的电视剧,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我作为众多的参与者和经历者之一,再苦再累再委屈也值了。套用李雪健老师的那句话——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