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华 有幸成为电视剧行业的一分子

马保华 有幸成为电视剧行业的一分子

马保华,男,1962年3月生。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北京国立常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北京亚环影音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代表作品:《爱你没商量》《幸福街》《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倚天屠龙记》《原乡》。个人荣获第九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制片人称号。

电视剧产业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当代人文化娱乐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和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我作为电视剧行业中的一分子,有幸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并在发展的大潮中为之助力。

20世纪80年代,那时还是单本剧,一部电视剧只有几集,7集、8集已经很多了。那时的剧组工作人员不多,很多时候,一个人都会身兼多职。在剧组里,我做过场工、灯光、服装。1992年起,我开始担任制片主任。第一部戏是《爱你没商量》。90年代初还处于电视剧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个剧应该算是当时一个勇敢的尝试,改变了由政府拨款的单一投资形式,并拓宽了电视剧投资融资的渠道。最后这部剧一部分资金由政府出资,一部分由民间集资,一共投资了大约180万元,拍成了41集的《爱你没商量》。最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获得了300多万元的收益。这部剧的成功给了电视人很多启示,比如原来电视剧可以讲述细腻的爱情故事,比如电视剧开始从短篇转为长篇,从那时起“连续剧”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们筹备剧集的时候,开始关注电视剧的导演和演员的选择。同时我参与了《爱在弯道》等电视剧的拍摄,也是通过这个电视剧首次接触了张国立老师,这也为我们未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1996年,我们开始拍摄《宰相刘罗锅》,李保田饰演的刘罗锅形象也深入人心。这部剧开始了国产剧在非大陆地区的发行。这部剧卖到了中国台湾、东南亚地区,并在台湾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我们的电视发展经营增添了更多新的方向。张国立饰演的皇帝形象那时起在台湾得到观众的喜爱。自此,大陆电视剧也开始了与港澳台的合作。

和台湾演员苏有朋、贾静雯等人及团队合作《倚天屠龙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也是在同一时期拍摄完成并播出。吸取了香港电视剧的优秀经验,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拍连续剧可以不按照从出生到死亡,由小到老地按时间顺序进行故事叙述。从《铁齿铜牙纪晓岚》开始,尝试着做系列电视剧,这大概就是现在所谓的“IP”吧。《铁齿铜牙纪晓岚》一、二、三部收视反响特别好,后来又趁热打铁拍摄了第四部。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组“铁三角”也算是在这时候立住了名号。其实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之前,他们三个已经在一起合作过了,比如《五月槐花香》《布衣天子》,他们当时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最近,他们三个再聚首出演话剧《断金》,我担任制作人。网友都感慨:宝刀未老,风采依旧。

2005年后,中国电视剧市场已经相对完善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那时已在国立常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我,拍摄了《相伴》《草根王》《重庆风云1945》等电视剧。

回首过往,想想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已经转悠了几十年了。那些无厘头的麻烦、遇到过的令人头疼的困难和浑不讲理的人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忘却。而那些感人的故事、搞笑的段子偶尔聚会时和老友提起,依旧历历在目。那些日子说来也是艰苦,那时的剧组,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设备,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吃住条件。老一辈的演员拍户外戏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蹲在马路边随便吃盒饭的情况。

斗转星移,我即将步入耳顺之年,很容易被一浪又一浪拍在沙滩上。看着新一代的年轻人意气风发地投入这个行业,他们比我们这代人更敢想敢干,从体力到智力,年轻人都更胜一筹。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在这个行业里走下去,也愿意用我的经验为年轻人引路指航,继续为电视剧的发展尽一份我的微薄之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