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姝丽 匠心永驻,无愧于心
金姝丽,女,1968年10月生,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投资人、出品人、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北京吉安永禾影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金氏姐妹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国际艾美奖评委。曾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场记、副导演、音乐编辑、制片人。代表作品:《林海雪原》《狂飙支队》《桥隆飙》《自古英雄出少年》。作品荣获第二届亚洲彩虹奖最佳动作片奖,首届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优秀电视剧奖,美国亚洲影视节首届金橡树奖优秀连续剧奖。个人荣获首届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金牌制片人奖(2017年),第二届英国雅典娜艺术节电视制片大师奖(2017年)。
时光飞逝,我从事电视剧工作已经32年,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和国剧一起长大的,更是见证并经历了这段中国电视剧极速发展的辉煌岁月。
从演员、场记、配音演员、副导演、音乐编辑、制片主任、制作总监到制片人,我经历了制片人应该有的完整蜕变过程。经历了从非广播级到广播级,从模拟到数字,从高清到超高清即2K到4K,从线性到非线性的技术飞跃过程。也经历了从没有制作好完成片,就已经被电视报预告,到片子完成数年后,最终成为沉没成本的计划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制作及销售的转换过程。
1985年,我幸运地进入了中国第一个制作电视剧的专业单位——北京电视制片厂(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场记工作就干了整整六个年头,一个人最多负责三台摄像机,每个镜头每条都要打一次场记板,几万次精准抬举动作,剧组的同事们给我起了至今都为之骄傲的绰号:“天下第一板”。
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生产制作的流程完全是和电影一样,只是记录的载体一个用磁带,一个用胶片而已。一部10集的电视剧从筹备到完成要一年的时间,虽拍摄进度较现在慢了许多,但整体环节计划缜密、扎实。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摄制经费很少,拍摄的素材是有片比的,不允许有任何浪费。因此,做好充分准备,节约成本,按预定周期完成工作,按预算资金完成制作等这些科学的制片概念至今依然影响着我。演员不但要全程跟组,还需要去体验生活,相互交流、研讨,围读剧本是必修课。
在那个通信设备并不发达的年代,所有演职员没有杂念,专注的工作态度让人敬畏,团结的气氛让人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扫去所有的思乡之情。由于演职员们踏实的创作作风,所创作出的作品真实、感人,经典之作频频诞生。拍摄《凯旋在子夜》和《便衣警察》的艰苦岁月虽已过去30多年,但播出时万人空巷的场面还都历历在目,掌声赞赏声依旧不绝于耳。当所有的汗水和泪水凝聚成一座座奖杯、一张张证书和当时所有荣誉时,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兵懵懂地意识到电视剧就得这样拍。前辈们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和忘我工作的作风,让我深刻感悟到:戏如人生、戏比天大!
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了近20年的历练是弥足珍贵的!因为一步一个脚印递进的经历,使得我在后续的制片工作中应付自如、得心应手,更让我从踏入制片人行列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该做怎样的项目,该怎么做项目。
电视剧飞速发展,从计划经济开始走向市场经济。2006年我也完成了我的转型,进入了民营影视公司,向我的梦想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2009年我成立了北京吉安永禾影视有限公司,拍摄的题材多为爱国、励志主题,先后拍摄了精武爱国系列:《霍元甲》《精武陈真》《虎山行》《自古英雄出少年》等剧目;红色经典系列:《桥隆飙》《狂飙支队》《林海雪原》;现代都市系列:《你有权保持沉默》《美女不坏》等。以上作品都是运用了传统的拍摄管理模式,融合现代先进摄制器材和信息手段顺利制作完成的。
在“一剧四星”时期,《桥隆飙》在没有一线演员的情况下,在四个卫视同时段播出,得到了全国前五名的好成绩。事后我们总结经验,还是得益于我们全体演职员正心正气的工作态度和主创们的紧密配合,让这部充满阳刚之气、荡气回肠的主旋律题材用新的审美呈现给了当代观众。因此,该剧荣获了多项殊荣。最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热血男儿的题材竟是出自女导演、女制片人之手。
时过境迁,“一剧两星”、网络兴盛的今天,我和我的团队发扬了杨子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开始了曲波先生的另一部著作《林海雪原》的创作拍摄工作。其过程之艰难,我终生难忘。
20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多对这部小说的人物、故事如数家珍,对《智取威虎山》的唱段更是耳熟能详。怎样把这样一个老故事拍出新意,我和我的创作团队进行了历时四年四个大版本的改编创作后,终于在2015年11月6日,那个北京60年都未曾那么早下雪的吉日开机。800多名演职员团结一心,不畏冰雪严寒,踏实创作,经历了152天的艰苦拍摄,11个月精益求精的后期制作,在2017年7月16日,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建军90周年献礼片在卫视播出。
在专家研讨会上,李准先生激动地肯定了这部戏的创作是向经典名著致敬的一次胜利,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一次胜利,是尊重电视剧艺术规律的一次胜利。仲呈祥先生认为电视界要有一批坚持“电视剧比天大”的演员和主创人员,必须秉承献身艺术的了不起的工匠精神投入创作,他赞扬我们的团队做到了这一点。专家们对我们这部历经七年完成的作品给予了如此高度评价,是肯定,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作为电视剧的创作者,应该肩负着“灵魂的工程师”的使命,用工匠精神为大众拍好戏,敢于创新和自我挑战,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传递正确价值观,争取做到每部作品都“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电视剧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有朋友戏称我的年龄跟从业年头差不多。是的,所以我敬重、珍惜、热爱,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还好,我庆幸依然保持着最初踏入这个行业的初心,依然会让自己的作品里注入匠心清流,依然会保持着创作的冲动,依然无比尊重和热爱和我一样有着工匠精神的同仁们,依然还在为这块神圣的艺术之地坚守着。
在中国电视剧诞生一个甲子之际,我们这些与中国电视剧共同成长起来的中流砥柱,要起到不忘初心,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和伟大的祖国鼓与呼的表率作用,高度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国剧抒豪情、立壮志,甘洒热血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