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建 为观众制作更多有营养的大剧好剧

刘 建 为观众制作更多有营养的大剧好剧

刘建,女,1976年7月生,毕业于美国UMT大学。投资人、出品人、策划人、制片人。中国纪实传媒集团董事,北京大禹传媒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就职于太原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代表作品:《春暖花开》《推拿》《抬头见喜》《爱归来》《警中警之警中兄弟》《打骗行动之你被盯上了》。作品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作为一名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电视文艺工作者,对于中国早期电视剧的传播发展只能从专业的前辈们口中了解。

中国电视剧的开创鼻祖当属1958年6月在央视播出的黑白电视剧《一口菜饼子》,随后同年9月2日播出了歌颂上海先进工人为保护国家财产的《党救活了他》。由此开始,中国电视荧屏上诞生了“电视剧”这一新生的影视艺术品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中国新一代的电视剧创业者艰苦创业,敢于实践,白手起家,为中国电视剧续写美好篇章。追溯源头,过去与现实并驾齐驱,

1986年5月,25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据数据统计最高达到70%的收视率,掀起近几年的红楼热,影响广泛。社会的各个专业团体、民间团体专研红楼,产生红派,掀起全国上下普读名著、齐学文化的高潮。由此可见,一部成功的电视剧播出后的社会效应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

1990年我国播出第一部室内剧《渴望》,播出期间万人空巷,观众都在为剧中人物命运时而感叹、时而兴奋。正是《渴望》的播出成功,平民风格的特点符合了观众需求,继而陆续出品了《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北京人在纽约》,热度延续至今。

自2000年我进入电视台从事电视事业,就与中国的电视剧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息息相关、同生同长的历程。回想小时候美国引进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我不仅为当时的神妙画面所叹服,其中麦克主演的太阳镜至今仍被人们佩戴;《加里森敢死队》从热播到停播,我还是难以忘记剧中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设置,被剧情带来的震撼情节所影响。以至后来国内优秀电视剧崛起,如《还珠格格》《士兵突击》《亮剑》《武林外传》《推拿》等播出的影响力,这些优秀剧目的内容、人设、故事内涵对社会、对观众观念的变化、喜怒哀乐、生活的真相所起的作用,一直影响着我创作的思路、方向和选题、制作理念。

基于对中国电视剧事业的成就和发展的敬佩,对中国电视剧前辈所付出努力的敬仰,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沉淀和经验积累,我于2006年创作了《春暖花开》,打破了北京台与中央台几十年没有联合播出同一部剧的先河;2011年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推拿》搬上电视荧屏。

从叙述角度而言,电视剧《推拿》最大的改动,是将原著中的主角王大夫换成了沙复明,由他而展开了一系列人物关系,将戏剧冲突由推拿院员工之间的矛盾,换成了推拿院几个重要人物的家庭矛盾。也就是说,将矛盾斗争放置在了“外人”身上,从这个层面而言,充分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将文学作品用光影的形式进行表现,一直是电视作品和电影作品被更广大受众所熟知的重要方式,每一种传播媒介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两种不同媒介间的改编也都应考虑这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即使讲述完全相同的故事,各媒介形式也不能奢望获得所有受众的认可。比较毕飞宇的原著小说《推拿》与央视同名电视剧,以期读者和观众对此获得更直观的认识。

这部剧的幕后也让我印象深刻。我第一次见濮存昕老师,他是自己打车到相约见面的地方,作为艺术家的他没有任何的“架子”。他说来之前已经做好“饿”的准备了,因为剧中角色是位带有多年胃病的患者,他觉得需要带给观众最真实的角色。还有是导演康洪雷,他一直坚持每次拍戏都要出分镜头脚本拍摄,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认真态度才换来了该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荣誉。

《推拿》是我从事电视剧领域感触颇深的一部作品。开机之前,主创到盲人学校体验生活,感受到那些孩子非常纯朴,哪怕被欺负了也不会跟别人生气。虽然他们都是残疾人,却拥有比正常人还要健康的心灵。因此这是一部不一样的电视剧,是一部在未来能够温暖人心的作品。这个特殊群体,对于他们,充满了各种爱的描述,盲人按摩师不仅仅是按摩肉体,其实,真正按摩的是人的灵魂。“一如常人”这四个字,正是《推拿》从小说到电视剧不变的魂。

伴随着中国新时代电视剧繁荣发展20多年,自在其中、乐在其中、苦在其中,同时我也有自己对电视剧行业发展变化的一些思考。

相比其他文艺形式,电视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受老百姓欢迎的程度、对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都远远领先。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其他文化形式也是不可替代的。但目前电视剧的盲目跟风,文化内涵低,对中国历史、经典、形象的随意架空,门槛低,资本随意进出,靠脸不靠演技也是人们常常诟病的焦点。电视剧行业发展也被严重侵蚀。透过繁华景象,电视行业里的浮躁、虚伪、逐利也是制约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

网络剧大力发展,近年来出现一种超级IP热潮并迅速占领电视剧制作主流,形成无处不超级IP、无话不谈超级IP的景象。超级IP基于大数据网络思维化特征,自带流量粉丝,对投资公司的风险评估带来直观可靠参考,提供播放保证。网络宣传推广带来可靠商业价值。这也是IP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另一种特殊化、有效化形式存在的重要因素。

在IP热迅速占据投资重心、中心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泛滥不定的内容IP中,质量优质IP并不多,反而“天下文章一大抄”,夸张炒作和概念炒作的现象频出。实现播出的超级IP大剧没到预期效果,具有良好口碑的也是少之又少。

资本参与到知识产权运作当中,为知识产权的实现和繁荣起到强大利好作用,但资本“逐快钱”的浮躁也对电视剧的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印象。为求快、求影响力、求资本获利快等违反电视剧生产的客观规律。花巨资攀比IP价值,过度夸大包装宣传,高捧“颜值担当”,忽略表演艺术,一波波高回报、快回报的剧目之后,甩给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未来让所有有业界良心的制作人为之胆寒。不过,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学会判断,学会眼光独到,不随意跟风,一哄而上,而是要把内容优质的IP挖掘出来,让中国老百姓在网络平台和传统媒体平台都能看到优秀而又有良心的电视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