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龙 电视剧《花开有声》的前世今生

苏子龙 电视剧《花开有声》的前世今生

苏子龙,男,1941年5月生,毕业于江苏新闻专科学校。投资人、出品人、策划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管理策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南通电视台台长,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兼江苏电视台台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兼电视剧专业委员会主任。担任策划组织和主持拍摄了数十部电视剧,作品多次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代表作品:《花开有声(1—2)》。个人荣获全国电视荣誉监制称号(1998年)。

2007年3月27日晚7点30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传出了优美的旋律,22集电视剧《花开有声》开播了!一群有着不同血缘关系的残疾孩子走上屏幕,讲述着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眼里嵌满了泪花。

在众多的电视媒体和制作商竞相角逐拍摄偶像剧、穿越剧、宫廷剧、雷人剧和竞技类节目的态势下,谁来表现处于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尤其是残疾青少年呢?韩剧、偶像剧、雷人剧成热播剧,丑化残疾人的电视节目也走红荧屏,中国的电视文艺怎么了?

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的儿子苏沂,在生下来才四个月时便得了小儿麻痹症,因医院误诊,留下残疾。渐渐长大后,自卑和痛苦缠绕着他,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但在家人和亲友的鼓励下,经过岁月的磨难,他渐渐明白了生存的价值,生命的宝贵,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和他交往的一些残疾青少年中,我看到有的克服种种困难自强自立,有的自暴自弃甘愿沉沦,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联想到社会上一些人对残疾人的偏见,以及有些电视节目中对残疾人的伤害,我陷入了深思:我国残疾人有7000多万,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我们的文艺作品为什么不去正面表现他们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社会和亲友对他们的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不都是文艺作品很好的表现题材吗?我和苏沂决定自筹资金拍摄一部表现残疾人群体自强自立的电视剧,不是表现一个残疾人,而是表现一群残疾人。

在讨论剧本创意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题材很好。可是,也有一个普遍的担心:在面临电视剧制作日趋市场化、娱乐化的现时,让一群残疾人出现在屏幕上,这能好看吗?电视台能接受吗?能收回成本吗?也有人对我说:“你都退休了,为什么还冒这个风险?”但是,一个老电视工作者的责任心,让我义无反顾。

我们父子要拍残疾人题材电视剧的想法,首先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赞同,专门委派责任编辑王浩跟踪指导创作;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著名电视制作人范小天,北京现代天幕文化传播公司等纷纷参与合作。很快,一个精心组织的剧组成立了。在剧组全体人员的倾力打造下,2007年元旦刚过,22集电视剧《花开有声》完成全部制作,我国第一部反映残疾青少年群体生活的电视剧诞生了!

在中央电视台审片室里,开始审片前,专家们对这部电视剧并不是很有信心。但随着片头跃入眼帘,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他们释怀了。我当时就在审片现场,亲眼看见一位审片组成员不停地擦着眼泪,显然他被深深地打动了。审片结束,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审片组对《花开有声》给了这样的审评结论:“不是每一个制片人都有勇气拍摄《花开有声》这样一部表现残疾人的电视剧。肢体的残缺,生活的不完美,会使作品的可视性大打折扣。但作者从‘情’入手,兄妹之间的手足情、事业上拼搏的激情、追求爱的感情、‘寻亲’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虽然在故事的叙述上有些地方过于简单和直白,但这些情感的表述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

《花开有声》于2007年3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不久又重播一次,观众反响热烈,中央电视台专门为该剧编发了一期收视简报,反映各地观众的观感,观众好评如潮,纷纷称赞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感的励志剧,是一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亲情剧。当年收视率高达4.7%,居央视全年收视率第四位。《花开有声》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座江海小镇上。年轻的阿桃刚刚死了丈夫,独子刘通州又在学校运动会上为救同学摔断了腿。阿桃千辛万苦地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并先后收养了被遗弃的残疾孩子篮子、南飞和月月,组成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然而,在孩子们尚未成熟的时候,阿桃却因积劳成疾而离开了人世。十多年后,四个残疾孩子长大了,他们在大哥刘通州的带领下,来到城市打拼,开始了既辛酸苦辣又自强拼搏的历程。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走出了困境,走向了成熟,获得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也唤醒了遗弃者的良知。

中央电视台2007年首播《花开有声》后,连续播出八年,每年都要重播一两次。近十年来,《花开有声》中那一群孩子始终牵挂着观众们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十分关心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多次强调文艺作品要正能量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可是作为人民群众一部分的残疾人,却鲜有文艺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去表现他们。迄今为止,在表现残疾人群体的电视剧中,《花开有声》是少有的,而全国电视台每年播出的电视剧,总量都在10000集以上。

作为《花开有声》出品人、总监制的我和总制片人苏沂,这些年来经常会收到一些观众来电来信表达他们的观后感,称赞《花开有声》给残疾人撑腰争气,让残疾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更多的观众则向我们询问:当年那一群残疾青少年现在怎么样了?他们过得还好吗?他们的事业顺利吗?他们有爱情吗?他们的生活幸福吗?

观众的感受和期待,使我们父子萌生了拍摄续集《花开有声2》的想法。这想法立即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的支持,并随即指派责任编辑跟踪指导。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也十分重视,作为省文艺创作重点剧目予以扶持。该剧将于2018年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