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扬 甲子感悟

张子扬 甲子感悟

张子扬,男,1956年6月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出品人、策划人、播出运营者、导演。曾任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主任,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总监,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CCTV-8)创建工作。担任监制和策划的代表作品:《雍正王朝》《牵手》《木府风云》《突出重围》《戈壁母亲》《解放》;担任导演的代表作品:《震撼世界的七日》《三角梅》。个人荣获首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1994年),全国百佳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2000年),全国电视荣誉监制奖(2000年)。

2018年,是中国电视剧在本土生长的一个“甲子”——60年。

6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生长与成熟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见证,可以回首,可以总结,更需要瞻望。

中国电视,在世界电视史上发展较晚,但后发力迅猛,势不可当,展望未来更是风光无限!仅从电视剧的发展历程看,内容和质量精湛上乘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一个主流,正开始走向国际荧屏。见证中国电视剧的成长、发展、繁荣,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20世纪70年代起,收看电视剧,执导电视剧,引进电视剧,排播电视剧,评论电视剧,审查电视剧,评奖电视剧,管理电视剧,生产电视剧,创建电视剧频道。可以说有关电视剧生态链的相关环节几乎都有践行。于今回首,万分惭愧:仍有一种电视剧边缘人的感觉。造化弄人,我导演专业毕业,分配至央视,只导了很少电视剧,大部分实践都在它的边缘,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和宿命吧。作为“帮闲”式的看客,诸多感受,滋味甚杂。

我最早在电视剧的引进部门工作,那时没有电影院线,没有电影频道,所有国外影视剧,都在央视国际部播出。录像机、光盘尚未普及,外国片不仅观众新奇,国内的同行也多有借鉴。《正大剧场》《环球影院》《世界影视城》《午夜剧场》备受青睐,而《原声影视》则是央视第一个英语配中文字幕的栏目,当时连外国驻华使领馆的人都非常喜欢。随后,我又在央视影视部工作,当时是央视投资与相关电视台或制作机构合拍,《走过柳原》《牵手》《雍正王朝》《开国领袖毛泽东》《突出重围》《西藏风云》是那时倾力打造的重点作品。我在广电总局刚成立的电视剧司工作时间不长,但深感一个政令的出台,考虑到业界的长远发展,需要全面的调研。

我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时,遇到了改制,中心副主任成了公司副总裁,主抓剧本与基地的创作与创收。央视频道改革,我参与了电视剧频道创建,最大的困惑就是主旋律面对收视率……好在尘埃落定,如今好剧、大剧纷至沓来,又有精品走出国门。世界文明与传统的意识形态由对峙到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更有着人类文化的共识与交流的意义,网络与新媒体的平台也在担负着同样的使命。60年的春夏秋冬,使中国电视剧有了回顾、总结、瞻望的资本与实力。可以想见,中国电视剧定有新的辉煌闪耀在国际荧屏上。

最初的直播剧《一口菜饼子》,我们已然看不到它的活动影像资料,而如今我们仍要向它致敬,因为它毕竟是中国电视剧发展至今的起点。而今天的电视剧在经历了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后其内容与形态几乎与《一口菜饼子》不可同日而语,但那毕竟是对中国电视剧观众的第一次精神喂养。电视剧的发生与发展,为观众的精神画廊又塑造了无数的艺术形象,带着观众的情感世界送来种种抚慰与激励,为观众的历史认知与未来想象穿越千年与星际,“追剧”便也是“追梦”的一种情怀。

黑格尔说,看一个民族有没有精神史,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戏剧史。在当代,电视剧作为舞台戏剧之后的延伸,我们称它为“后戏剧”似不为过。无疑,电视剧已成为世界各民族精神发展史的一种索引。因此,作为“造梦”者的电视剧人,应该为自己的担当而荣幸: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历史的,要有传承意识。健康的,精髓的,能代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进步,丰富的哲学思想,智慧的劳动创造,先贤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才智和人格品质应该在故事中熠熠生辉。

讲好中国故事,当代的,要有引领意识。积极的,向上的,是昭示时代精神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路标,不屈的进取态度,坚定的信仰、理想,当下国人丰富的现实生活,正在锻造人们的灵魂。

讲好中国故事,不是小题大做,而应当大题小做。因为“中国故事”是讲不完的,讲述方式也极为丰繁,而电视剧只是其中一种叙事形态,更何况每一部电视剧仅仅代表了“这一个”……但须知,枝叶繁茂之树必是根深蒂固之嘉木,它必将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我虽是边缘人,但真诚地祝福中国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