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达 电视剧30年
李功达,男,1955年9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制片人、编剧。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制片人。担任制片人的代表作品:《荣誉》《宝莲灯》《特殊使命》《越王勾践》《魔幻手机》《茶馆》《全家福》《国家命运》;担任编剧的代表作品:《北京人在纽约》《9·18大案纪实》。作品多次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个人荣获全国电视剧十佳制片人称号,全国广电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广电德艺双馨个人奖。
我说电视剧30年,不是说中国电视剧有30年的历史,也不是说电视剧30年的发展变化。我说这30年,是我从认识电视剧到今天,掐指一算,有近30年了。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到电视剧,是在1988年。当时一家出版社组织我们一些作者,在密云水库中的石骆驼招待所开笔会。会议休息,主持者要大家回到会议室,说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领导要见见大家。我们也很好奇,电视剧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们的领导要见我们?大家就回到了会议室。
我记得来的是张天民先生。那时候他好像也是刚刚调到电视剧中心不久。他来约稿,告诉我们写电视剧的好处。
我这个俗人,至今记得,他说写电视剧比写小说好多了,至少稿费高很多。写一集能给800元人民币,大家惊叹。有细心的还问,那一集写多少字呢?他说,有一万字还不够?大家于是又算,和小说稿费对比。果然,比小说优厚。
当时的作家们,并没有因此动改行写电视剧的心,而是把矛头直接引向了组织笔会的出版社,说:你看,你们该提高稿费了!
这事过去,大家谁也没有认真。因为那个年代,小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全国性的。文人们本来脑筋就慢,这个时候,更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自认崇高无比的小说,屈尊去写电视剧。
时光荏苒,现在电视剧已经成了全国人民文化需求最主要的形式。就影响力而言,电视剧已非其他文艺形式所能比拟。
我们写电视剧的、演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可真的应该经常回顾一下,是不是初心,不清楚,但是至少是电视剧当初的情形,知道一个这么好的艺术形式,是怎么深入老百姓人心的,可别把电视剧这么好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给毁了。
同行们都要心疼自己的这个行当,要对得起为你叫好、为你着急、赞扬你、批评你的老百姓!